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北京理工大学2024年在陕西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理科】本一批534分左右;【文科】本一批599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历年在陕西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近三年在陕西录取分数线:
1、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38分(位次18142);【文科】本一批595分(位次955)。
2、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85分(位次6697);【文科】本一批590分(位次689)。
3、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94分(位次5643);【文科】本一批613分(位次725)。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北京理工大学近三年在陕西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北京理工大学历年在陕西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北京理工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538 | 18142 | 443 |
2023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645 | 1618 | 443 |
2023 | 陕西 | 文科 | 本一批 | 595 | 955 | 489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北京理工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585 | 6697 | 449 |
2022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624 | 2070 | 449 |
2022 | 陕西 | 文科 | 本一批 | 590 | 689 | 484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北京理工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594 | 5643 | 443 |
2021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626 | 2439 | 443 |
2021 | 陕西 | 文科 | 本一批 | 613 | 725 | 499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建校80余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坚持德育为首、着力红专并举的“红色育人路”,一条立足国防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军报国路”,一条勇于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合作的“创新发展路”。“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在30余万名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60余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教英才、时代先锋和治国栋梁。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曾创造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等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始终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担当作为,为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