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厦门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2024年是多少(2024~2022近三年分数位次)

2025-03-11 13:59:01

2024年厦门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厦门大学2024年在贵州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629分;【历史类】本科批632分。

厦门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2024年是多少(2024~2022近三年分数位次)

以下为2022-2024年厦门大学历年在贵州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近三年在贵州录取分数线:

1、2024年厦门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29分;【历史类】本科批632分。

2、2023年厦门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622分;【文科】本一批643分。

3、2022年厦门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97分;【文科】本一批643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厦门大学近三年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厦门大学历年在贵州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厦门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科目(招生方向)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4物理类(不限)(定向)本科6018534380
2024物理类(不限)(国家专项)本科6116353380
2024物理类(不限)(预科)本科6253968380
2024物理类(不限)本科6293449380
2024历史类(不限)(国家专项)本科628546442
2024历史类(不限)(预科)本科629536442
2024历史类(不限)本科632459442

2、厦门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科目(招生方向)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3理科(马来西亚校区)(马来西亚分校)(福建厦门)本一55212130459
2023理科(定向)(非西藏生定藏就业)(福建厦门)(以下各专业只招应届高中毕业生定向西藏就业毕业后充实西藏县以下基层干部队伍在藏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本一5885621459
2023理科(其他单列专业)(其他单列专业)(福建厦门)本一5964493459
2023理科(医学类专业)(医学类)(福建厦门)本一6172434459
2023理科(福建厦门)本一6222016459
2023文科(马来西亚校区)(马来西亚分校)(福建厦门)(以下各专业学费:2.5万林吉特/学年。全英文授课非英语语种考生慎报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20分。入学第一年期间达到录取专业要求的雅思等成绩后开始学位课程学习。办学地点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本一6041822545
2023文科(福建厦门)本一643270545

3、厦门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科目(招生方向)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马来西亚校区)(马来西亚分校)(福建厦门)本一53214283451
2022理科(定向)(定向)(福建厦门)(以下专业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只招应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充实西藏县以下基层干部队伍在藏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录取分数不低于我校普通类(不含马来西亚分校、医学类)提档线下40分)本一5647037451
2022理科(医学类专业)(医学类)(福建厦门)本一5873550451
2022理科(福建厦门)本一5972487451
2022文科(马来西亚校区)(马来西亚分校)(福建厦门)(以下专业学费:2.5万林吉特/学年。全英文授课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20分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入学第一年期间达到录取专业要求的雅思等成绩后开始学位课程学习。办学地点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本一6111511549
2022文科(福建厦门)本一643269549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厦门大学在贵州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共有两院院士35人(含双聘18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7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223人次;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世家、全国杰出教学奖等一批师德典范。

相关推荐:

厦门大学王牌优势专业有哪些(附排名榜)

厦门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好评_差评)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