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2023-02-03 08:14:29

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北京化工大学今年(2022年)在云南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云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在云南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本一)录取最低分556分,最低位次21379;

2、文科: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本一)录取最低分625分,最低位次2148;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556 / 21379515
2022文科本一625 / 214857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在云南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云南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云南)学费
工科试验班 (宏德书院)(包含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25000
化学 (基础拔尖)15000
工科试验班 (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包含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135000
工科试验班 (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学、化学、应用化学、能源化学)155000
自动化类 (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包含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机器人工程)85000
计算机类 (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5000
理科试验班 (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包含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650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工、大数据双学士学位,“化学工程与工艺-大数据管理与应”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15000
生物工程 (生工、大数据双学士学位“生物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15000
化学 (化学、生工双学士学位,“化学-生物工程”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15000
少数民族预科班 (预科)(包含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七个专业)英语4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2022云南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云南)学费
工商管理类 (新文科经管法)(包含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65000
英语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2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学校把产学融合、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贡献。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近20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相继成立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4个、技术转移中心6个。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着力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6份,新增合作伙伴11个。建有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坚持以“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为重点,20项引智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在校长期任职的外籍专家共18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9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80余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继续推进“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30名优秀学生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赴境外进行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联合培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