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兰州理工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2024-06-22 23:47:08

兰州理工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兰州理工大学今年(2022年)在甘肃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兰州理工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兰州理工大学在甘肃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兰州理工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兰州理工大学2022年在甘肃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兰州理工大学在甘肃(本一)录取最低分447分,最低位次31698;

2、文科:2022年兰州理工大学在甘肃(本一)录取最低分486分,最低位次7548;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447 / 31698442
2022文科本一486 / 754848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兰州理工大学在甘肃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兰州理工大学2022年在甘肃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文科(2022甘肃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甘肃)学费
金融学 2540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184000
法学 184000
知识产权 124000
汉语言文学 174000
英语 104400
俄语 114400
日语 64400
建筑学 125500
城乡规划 95500
工商管理 134000
会计学 64000
财务管理 44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理科(2022甘肃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甘肃)学费
金融学 1940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254000
知识产权 114000
汉语言文学 204000
信息与计算科学 324300
应用物理学 344300
应用化学 334700
工程力学 3347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01470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84700
机械电子工程 294700
工业设计 13470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504700
智能制造工程 414700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4700
冶金工程 54700
金属材料工程 9470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5470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84700
焊接技术与工程 404700
功能材料 144700
能源与动力工程 31470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1447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84700
通信工程 50470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8470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24700
自动化 444700
机器人工程 1647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44700
软件工程 142待定
物联网工程 19470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374700
网络空间安全 374700
土木工程 1134700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0470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34700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364700
水利水电工程 334700
测绘工程 1847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84700
制药工程 234700
油气储运工程 154700
环境工程 2547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234700
建筑学 195500
城乡规划 105500
安全工程 114700
生物工程 444700
工程管理 244700
工程造价 204700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344000
工商管理 44000
市场营销 184000
会计学 164000
财务管理 144000
工业工程 147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兰州理工大学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所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所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面向”,以国家发展战略和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科研方向,建设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基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加工、高端装备及数控加工设备、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石油化工流程装备、工业控制及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解决了一批西部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为我省更具竞争力产业格局做出“工大创新”贡献。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教育部科研基地7个,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十三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35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580篇,以第二单位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各1篇,累计实现科研经费6.9亿元,获甘肃省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省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9项,专利授权项数80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54项。

相关推荐:

高考成绩公布时间2024年最新时间表(31个省市)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