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南昌理工学院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1年分数线)

2023-02-04 11:03:32

今年南昌理工学院在上海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已公布:南昌理工学院2022年在上海本科录取分数综合类最低分405分。具体详见如下表格:

2022南昌理工学院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1年分数线)

一:2022南昌理工学院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最低分+最低位次)

综合类:

年份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南昌理工学院本科405 / 356984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以上就是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整理的2022年南昌理工学院在上海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数据,可作为2023年即将高考的考生家长们参考,做到心中有数,加紧备考,争取考上你心仪的大学!

二:南昌理工学院在上海的历年录取分数线(2019-2021)

考生们可以根据往年南昌理工学院的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进行预测和指导志愿填报,看看2023年多少分可以上!!

1、2021南昌理工学院在上海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1综合类南昌理工学院本科409 / 343114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2020南昌理工学院在上海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0综合类南昌理工学院(02)本科- / -400
2020综合类南昌理工学院(01)本科408 / 351164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3、2019南昌理工学院在上海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19综合类南昌理工学院(1)本科405 / 35239403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南昌理工学院简介:

南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二本)高校。1999年5月创建;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定名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200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江西省首批民办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江西省首批第一所一次性通过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专家组一致评价:南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2016年4月,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7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三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南昌理工学院是全国示范性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特色鲜明,军魂育人成效显著。202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四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突显特色发展。学校以“科教兴赣、科技强省”为目标,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6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学校为了错位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申报了直升机驾驶技术、飞行技术、航空航天工程等航空类专业,我校飞行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特色建设专业;学校为了特色发展,积极申报了一批新兴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等新工科专业,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等新商科专业,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新医科专业。目前,学校形成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5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集群。学校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2个学科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有近百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成果和专利的转化,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机器人、航天食品等重点产业,建设了50余项前沿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库。我校研发的通讯通信、音视频系统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品定点采购,成为各军种列装的首选品牌及航空航天系统等项目的配套产品;我校研究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石墨烯导电剂浆料项目,获得江西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本项目完成后,将推动石墨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价值;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平台和设备,已实现成果转化;研发的光伏电站可调控支架系统设计与开发、光伏电站电路智能检测装备、光伏电站检测漏电设备开发、可清洁防风智能型支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太阳能电站装备相关器件已实现转化,我校科研成果和专利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