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2023-01-28 20:06:3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今年(2022年)在湖北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湖北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在湖北录取分数线为:

1、历史类: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湖北(本科)录取最低分428分,最低位次53350;

2、物理类: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湖北(本科)录取最低分535分,最低位次38875;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历史类本科428 / 53350435
2022物理类本科535 / 38875409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湖北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在湖北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历史类(2022湖北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湖北)学费
本科预科班 (外语语种不限;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学制一年)18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物理类(2022湖北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湖北)学费
金融工程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智能制造工程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360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物联网工程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数字媒体技术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智能科学与技术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网络空间安全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土木工程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市场营销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会计学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财务管理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人力资源管理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工业工程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电子信息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办学地点桂林校区)740000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36000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36000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办学地点桂林校区)36000
电子封装技术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自动化类 (自动化、智能装备与系统;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应用统计学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生物医学工程 (办学地点桂林校区)26000
本科预科班 (外语语种不限;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学制一年)18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重点建设高校。

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7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2个(含住建部行业认证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7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300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学校是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现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支持单位1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