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安徽大学在河北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2023-01-28 16:06:49

安徽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安徽大学今年(2022年)在河北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安徽大学在河北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2安徽大学在河北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一:2022安徽大学在河北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安徽大学2022年在河北录取分数线为:

1、历史类:2022年安徽大学在河北(本科)录取最低分594分,最低位次2811;

2、物理类:2022年安徽大学在河北(本科)录取最低分590分,最低位次14004;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历史类本科594 / 2811443
2022物理类本科590 / 1400443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安徽大学在河北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安徽大学2022年在河北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物理类(2022河北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河北)学费
经济统计学 55000
金融数学 25000
法学类 含法学、知识产权专业25500
数学类 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454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5400
电子信息工程 66480
人工智能 66480
自动化 45400
机器人工程 65400
计算机类 含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龙河校区954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6480
软件工程 36480
信息安全 46480
工商管理类 含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5000
应用物理学 (中外合作办学)(因部分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英语语种考生高考英语单科分数不低于115分,高考为非英语语种考生慎报)550000
应用统计学 (中外合作办学)(因部分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英语语种考生高考英语单科分数不低于115分,高考为非英语语种考生慎报)550000
数字媒体技术 (中外合作办学)(因部分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英语语种考生高考英语单科分数不低于115分,高考为非英语语种考生慎报)550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历史类(2022河北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河北)学费
经济学 55000
金融学 55000
法学类 含法学、知识产权专业55500
中国语言文学类 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55000
英语 只招英语语种考生35500
新闻传播学类 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75000
工商管理类 含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7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安徽大学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

1928年,安徽大学肇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市,开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赓续襟江带淮崇教文化之菁华。几经易址,于1956年迁建合肥;数度更名,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安徽大学”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作为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安徽大学办学近百年来,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执着“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办学理想,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累计培养了3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是安徽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被誉为省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

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9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77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7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英才班”等5个英才班;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