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1年分数线)

2023-01-22 07:52:43

今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内蒙古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已公布: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022年在内蒙古本一A录取分数理科最低分509分,文科最低分518分。具体详见如下表格:

2022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1年分数线)

一:2022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最低分+最低位次)

1.理科:

年份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中国矿业大学(中外合作)本一A509 / 11595427
2022中国矿业大学本一A514 / 10733427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

年份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中国矿业大学本一A518 / 2477459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以上就是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整理的2022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内蒙古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数据,可作为2023年即将高考的考生家长们参考,做到心中有数,加紧备考,争取考上你心仪的大学!

二: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内蒙古的历年录取分数线(2019-2021)

考生们可以根据往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的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进行预测和指导志愿填报,看看2023年多少分可以上!!

1、2021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1理科中国矿业大学本一489 / 15640418
2021文科中国矿业大学本一562 / 1827488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2020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0理科中国矿业大学(中外合作)本一A522 / 12809452
2020理科中国矿业大学本一A548 / 8575452
2020文科中国矿业大学本一A596 / 114952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3、2019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19理科中国矿业大学(中外合作)本一A541 / 12175477
2019理科中国矿业大学本一A549 / 10707477
2019文科中国矿业大学本一A585 / 1495522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5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74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2000余人;有教职工3400余人;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学校的发展史是与国家同向共进、与行业休戚与共、与地方同频共振的一部奋斗史。11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矿大精神。在旧中国,学校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作为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铸就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崇德尚学”的校训,“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的校风。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巩固原有特色优势学科基础上,学校设立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8个交叉学科,为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智能矿山建设搭建了学科平台;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矿物资源与开采工程学科领域连续5年进入全球前50强;形成了矿业工程与安全科学、遥感测绘与环境、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土木建筑与力学、机械电气与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与经济、化工与材料等优势学科领域。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