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是几本
通过近年中国矿业大学在各地录取批次得知:中国矿业大学在陕西、新疆、四川、内蒙古等省都是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所以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本大学,它还是211、双一流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各省市录取批次
省份 | 类型 | 文理科(招生批次) | 年份 | 最低分数线/位次 | 省控线 |
---|---|---|---|---|---|
新疆 | 国家及地方专项 | 文科(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2024 | 489 / - | 425 |
云南 | 普通类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610 / 2162 | 550 |
河南 | 普通类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84 / 4004 | 521 |
新疆 | 普通类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493 / - | 425 |
四川 | 普通类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76 / 4213 | 529 |
宁夏 | 普通类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46 / 1128 | 496 |
陕西 | 普通类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50 / 3248 | 488 |
陕西 | 国家专项计划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17 / 7519 | 488 |
山西 | 普通类 | 文科(本科一批A段) | 2024 | 562 / 2272 | 516 |
新疆 | 南疆单列 | 理科(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2024 | 450 / - | 390 |
新疆 | 国家及地方专项 | 理科(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2024 | 447 / - | 390 |
云南 | 普通类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92 / 9890 | 505 |
云南 | 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68 / 17436 | 505 |
内蒙古 | 普通类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12 / 18725 | 471 |
河南 | 普通类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98 / 25049 | 511 |
河南 | 较高收费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71 / 48594 | 511 |
新疆 | 普通类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488 / - | 390 |
新疆 | 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457 / - | 390 |
四川 | 普通类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11 / 19766 | 539 |
四川 | 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67 / 52970 | 539 |
宁夏 | 普通类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03 / 4724 | 432 |
陕西 | 普通类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76 / 14573 | 475 |
陕西 | 国家专项计划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40 / 26281 | 475 |
陕西 | 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32 / 29384 | 475 |
山西 | 普通类 | 理科(本科一批A1段) | 2024 | 544 / 25827 | 506 |
山西 | 普通类 | 理科(本科一批A段) | 2024 | 588 / 10571 | 506 |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中国矿业大学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教育部 |
创建时间 | 1909年 | 博士点数量 | 18 |
硕士点数量 | 36 | 学校类型 | 综合 |
所在城市 | 江苏 徐州市 | 办学层次 | 世界知名大学,中国一流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345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学校拥有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9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在深圳、北京、新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深圳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西部能源研究院、贵州研究院,在校内组建碳中和研究院、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3个交叉学科直属科研机构,与徐州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中国矿大-徐工矿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6个对外合作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在2022年获批国家部委推荐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3年到账科研经费12.6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