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高考历史类570分左右(568分、569分、570分、571分、57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宁夏文科考生57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宁夏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宁夏高考分数线,宁夏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96分。宁夏文科57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宁夏高考57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宁夏历史类57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中央财经大学(最低571分)、西北工业大学(最低570分)、东北师范大学(最低569分)、北京中医药大学(最低573分)、兰州大学(最低566分)。
二:宁夏历史类57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33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宁夏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7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541名到第560名,共有20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宁夏历史类57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中央财经大学 | 公办 | 571 | 540 | 本一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570 | 560 | 本一 |
3 | 湖南大学 | 公办 | 569 | 583 | 本一 |
4 | 中国海洋大学 | 公办 | 569 | 583 | 本一 |
5 | 东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569 | 583 | 本一 |
6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573 | 504 | 本一 |
7 | 东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569 | 583 | 本一 |
8 | 兰州大学 | 公办 | 566 | 645 | 本一 |
9 | 西南政法大学 | 公办 | 565 | 663 | 本一 |
10 | 武汉理工大学 | 公办 | 563 | 703 | 本一 |
以上“2025年宁夏高考历史类57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宁夏录取线都在570分左右(共有33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宁夏历史类57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中央财经大学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守“立德树人财经报国”的使命担当,建立起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8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瑶琪,校长唐志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从丰厚的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将“以文化人”理念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804人,其中研究生6366人(博士生1772人、硕士生4594人),本科生8958人,留学生480人。另有网络教育学生15774人。
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6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5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异地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校企科技合作平台等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04个。学校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3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37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5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018项,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中国专利奖5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6篇、Nature发表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