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高考物理类685分左右(683分、684分、685分、686分、68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广西物理类考生68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广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广西高考分数线,广西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371分。广西物理类68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广西高考68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广西物理类68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清华大学(最低683分)、北京大学(最低682分)、北京大学医学部(最低679分)、复旦大学(最低678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最低674分)。
二:广西物理类68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0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广西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8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7名到第29名,共有3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广西物理类6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清华大学 | 公办 | 683 | 41 | 本科 |
2 | 北京大学 | 公办 | 682 | 51 | 本科 |
3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公办 | 679 | 73 | 本科 |
4 | 上海交通大学 | 公办 | 678 | 84 | 本科 |
5 | 复旦大学 | 公办 | 678 | 84 | 本科 |
6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674 | 130 | 本科 |
7 | 上海交通大学 | 公办 | 673 | 139 | 本科 |
8 | 复旦大学 | 公办 | 672 | 161 | 本科 |
9 | 复旦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672 | 161 | 本科 |
10 | 浙江大学 | 公办 | 670 | 197 | 本科 |
以上“2025年广西高考物理类68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广西录取线都在685分左右(共有20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广西物理类68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稳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于1994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之后启动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985工程”。在这一国家战略的支持和推动下,北京大学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96年,通过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同年启动“985”计划,随着与校本部的深度融合发展,医学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支持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与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40余所为战略合作伙伴。与10余所协议学校建立了MD-PhD项目,与8所亚洲院校联合开展公共卫生及口腔医学领域的“亚洲校园”合作项目;设立了40余个短期交流项目,包括33个临床海外轮转项目和9个境外暑期学校及实习项目,2个虚拟在线国际交流项目和若干海外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医学部与多个国际合作伙伴建立了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国际联合研究平台,该平台被科技部认定为“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牵头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助力构建区域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上海交通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9个学科门类;新世纪以来共获6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9项为第一完成单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6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6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7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83门;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53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