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410分难吗?在重庆高考410分什么概念?410分在重庆市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重庆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410分在全市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重庆高考410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5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一:在重庆高考41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410分在重庆市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4年重庆高考410分排名
历史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37035-37278名,同分人数244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230分(专科批180分),只超出了重庆市45%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物理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103685-104056名,同分人数372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230分(专科批180分),只超出了重庆市21%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2024年重庆高考本科批为历史类428分、物理类427分。若是历史类考生,重庆市410分是低于本科批次线的;若是物理类考生,重庆市410分也是低于本科批次线的,所以只能在专科院校中进行选择了,或者选择复读,来年再考出一个好成绩!
2、2023年重庆高考410分排名
历史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33708-33995名,同分人数288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3分(本科批407分),只超出了重庆市47%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物理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85034-85491名,同分人数458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4分(本科批406分),只超出了重庆市13%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3、2022年重庆高考410分排名
历史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37483-37739名,同分人数257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230分(专科批180分),只超出了重庆市46%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物理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84525-84911名,同分人数387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230分(专科批180分),只超出了重庆市7%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二:重庆高考410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5年重庆历史类41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7所):
市内: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最低404分),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最低410分)。
市外: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最低406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最低405分),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最低404分),新疆警察学院(最低406分),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最低406分)。
2、物理类
2025年重庆物理类41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
市内: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最低401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最低404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最低404分),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最低400分)。
市外: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最低405分),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最低400分),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最低400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最低403分),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最低406分)。
附:重庆高考410分院校推荐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388分(专科)、物理类405分(专科)。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一百多年来,学校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经济学家骆耕漠、爱国人士章乃器等著名校友,被誉为“浙商人才培养的摇篮”。现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浙江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现有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应用工程学院、旅游烹饪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电子商务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现设置32个专业。拥有电子商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连锁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烹饪工艺与营养、大数据与会计、移动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电子商务7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拥有烹饪工艺与营养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烹饪工艺与营养、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2个省级重点专业,连锁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环境艺术设计5个省级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烹饪工艺与营养5个省级优势专业,连锁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现代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视觉传达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富管理、环境艺术设计9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13项,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精品课程6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34个,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44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21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2个,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2个,浙江省海外中餐人才培养基地1个,浙江省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1个,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建设工程项目1个,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个,省级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立项1个,浙江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2个。学校现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名师和团队1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职业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7人,省151人才8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1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浙江省“最美教师”提名奖1人,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先进个人2人、二等奖1人,浙江国有企业“五个一”人才工程2人,“浙江工匠”1人,“浙江青年工匠”1人,浙江“金蓝领”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