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常州工学院最容易考上的是江苏省(高校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本科批历史类)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478分(分差0分);最难考上的是辽宁省(本科批物理类)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528分(分差160分)。
一、2025年常州工学院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
2025年高考要考上常州工学院:
1、江苏(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53分、历史类478分能上。
2、云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98分能上。
3、天津(本科批)考生预测533分能上。
4、广西(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60分、历史类506分能上。
5、湖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12分能上。
其它省份预测,详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二、2024年常州工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5参考)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学院?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难还是更容易,以下为2024年常州工学院多少分可以被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可对比参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分差 |
---|---|---|---|---|
江苏(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492 | 462 | 30 |
物理类 | 513 | 462 | 51 | |
历史类 | 512 | 478 | 34 | |
高校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历史类) | 478 | 478 | 0 | |
江苏(本科提前批) | 民航招飞(物理类) | 450 | - | - |
河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513 | 448 | 65 |
广东(本科批) | 物理类 | 502 | 442 | 60 |
云南(本科二批及预科) | 理科 | 497 | 420 | 77 |
黑龙江(本科批) | 物理类 | 474 | 360 | 114 |
广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461 | 371 | 90 |
历史类 | 503 | 400 | 103 | |
新疆(本科二批) | 理科 | 376 | 262 | 114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类 | 513 | 422 | 91 |
山西(本科二批A段) | 理科 | 495 | 418 | 77 |
福建(本科批) | 物理类 | 526 | 449 | 77 |
上海(本科批) | 综合类 | 442 | 403 | 39 |
贵州(本科批) | 历史类 | 489 | 442 | 47 |
物理类 | 453 | 380 | 73 | |
天津(本科批A段) | 综合类 | 534 | 475 | 59 |
青海(本科一段) | 理科 | 355 | 343 | 12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类 | 525 | 465 | 60 |
山东(普通类一段) | 综合类 | 507 | 444 | 63 |
北京(本科批) | 综合类 | 484 | 434 | 50 |
陕西(本科二批) | 理科 | 458 | 372 | 86 |
辽宁(本科批) | 物理类 | 528 | 368 | 160 |
重庆(本科批) | 物理类 | 508 | 427 | 81 |
河南(本科二批) | 文科 | 492 | 428 | 64 |
理科 | 525 | 396 | 129 |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530 | 448 | 82 |
四川(本科二批) | 理科 | 532 | 459 | 73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528 | 437 | 91 |
专业录取分及位次排名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三、常州工学院简介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秉承“团结、严谨、求是、创新”的校风和“教会学成、守正有为”的校训,持续培育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特色”,整体优化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有创新创业学院,双创教育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先后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全国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银奖等奖项,学校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位列第219位。扎实推进“第二课堂”建设,近五年荣获全国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等国家级荣誉13项;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1项,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项37个。建有“奖、助、勤、贷、补、减”帮困助学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以及校级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作为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学校依托企业、行业和校友资源,建立了稳定的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就业工作网络,构建了就业长效机制,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5%以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