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675分难吗?在安徽高考675分什么概念?675分在安徽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安徽高考理科和文科67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安徽高考67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一:在安徽高考67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675分在安徽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安徽高考675分排名
文科: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0分(本一批495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380-427名,同分人数48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93分(本一批482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安徽高考本一批为文科495分、理科482分。若是文科考生,安徽省67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若是理科考生,安徽省675分也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安徽高考675分排名
文科: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52分(本一批523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03-225名,同分人数23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4分(本一批491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1年安徽高考675分排名
文科: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15分(本一批560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433-481名,同分人数49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7分(本一批488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安徽高考675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4年安徽历史类67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低670分)。
省外:南京大学(最低668分),复旦大学(试验班)(最低669分),浙江大学医学院(最低667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班)(最低673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类专业)(最低665分)。
2、物理类
2024年安徽物理类67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低670分)。
省外:上海交通大学(国际班)(最低673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类专业)(最低665分),南京大学(最低668分),浙江大学医学院(最低667分),复旦大学(试验班)(最低669分)。
附:安徽高考675分院校推荐
南京大学
2023年南京大学在安徽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619分(本一)、理科645分(本一)。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6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现有16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33个院系,本科生13350人、硕士研究生17201人、博士研究生8385人、留学生1117人。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本科专业8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4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个,科工局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