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5内蒙古高考55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理科)

2025-02-23 09:46:31

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550分左右(548分、549分、550分、551分、55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内蒙古理科考生55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内蒙古高考55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理科)

参考内蒙古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内蒙古高考分数线,内蒙古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71分。内蒙古理科55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内蒙古高考55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内蒙古物理类55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哈尔滨工程大学(B)(最低552分)、南方医科大学(最低551分)、成都中医药大学(最低550分)、上海大学(最低549分)、山东大学(B)(最低548分)。

二:内蒙古物理类55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69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内蒙古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5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10989名到第11150名,共有162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内蒙古物理类55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华东师范大学(B)公办55210803本一B
2哈尔滨工程大学(B)公办55210803本一B
3南方医科大学公办55110988本一A
4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办55011150本一A
5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公办54911329本一A
6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中外合作)公办54911329本一A
7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公办54911329本一A
8上海大学公办54911329本一A
9厦门大学(B)公办54811500本一B
10山东大学(B)公办54811500本一B

以上“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55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内蒙古录取线都在550分左右(共有69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内蒙古物理类55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简介: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首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一百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彰显着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积极优化科研环境,科研实力不断提升。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20余个。设有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智能感知与光电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地震光电探测分中心,东北大学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985工程”实验室、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获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五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994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9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5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60项,其中省部级奖励21项。

上海大学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赶超时期,争创一流。学校以列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为契机,践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锐意改革,追卓越、创一流,努力在世界大学行列中书写鲜明印记,在践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显上大特质。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前300,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共有两院院士35人(含双聘18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7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223人次;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世家、全国杰出教学奖等一批师德典范。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