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类450分左右(448分、449分、450分、451分、45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青海理科考生45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青海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数线,青海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343分。青海理科45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青海高考45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青海物理类45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
省内:青海大学(藏汉双语授课)(最低451分)、青海师范大学(藏汉双语授课)(最低450分)、青海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授课)(最低435分)。
省外:中国矿业大学(最低452分)、北京林业大学(最低451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低450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民族预科班)(最低449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最低448分)。
二:青海物理类45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79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青海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45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4544名到第4632名,共有89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青海物理类45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青海大学(藏汉双语授课) | 公办 | 451 | 4543 | 本一 |
2 | 青海师范大学(藏汉双语授课) | 公办 | 450 | 4632 | 本一 |
3 | 青海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授课) | 公办 | 435 | 5771 | 本一 |
2、2025青海物理类45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河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452 | 4455 | 本一 |
2 | 中国矿业大学 | 公办 | 452 | 4455 | 本一 |
3 | 北京林业大学 | 公办 | 451 | 4543 | 本一 |
4 | 东华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450 | 4632 | 本一 |
5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公办 | 450 | 4632 | 本一 |
6 | 合肥工业大学 | 公办 | 449 | 4694 | 本一 |
7 | 中国药科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449 | 4694 | 本一 |
8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449 | 4694 | 本一 |
9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448 | 4780 | 本一 |
10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公办 | 448 | 4780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类45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青海录取线都在450分左右(共有79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青海物理类45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中国药科大学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中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龙头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素有“中国生物医药人才摇篮”的美誉。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助力“三农”发展,多次被评为“国家科教兴农先进单位”。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确定学校定点扶贫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学校紧密围绕镇坪县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技优势,因地制宜,统筹布局,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三产融合”战略规划,带动镇坪中药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县域首位产业。2016-2023年连续八次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十大典型项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学校一校两地办学,北京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南麓,占地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被誉为“石油之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占地7000余亩。
(文中数据来源为2023年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园区。两校区占地518亩。目前在校学生1.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700余人,硕士生7800余人,博士生1800余人。
学校推动国内外合作交流,拥有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国内12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连续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与69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8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学校与北京、鄂尔多斯等城市共建了一批协同创新机构,持续助力国家、地区和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