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浙江高考645分全省排名位次多少(算什么水平)

2024-01-03 20:31:16

浙江高考645分难吗?在浙江高考645分什么概念?645分在浙江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浙江高考综合类64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浙江高考64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浙江高考645分全省排名位次多少(算什么水平)

一:在浙江高考64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645分在浙江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浙江高考645分排名

综合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5143-15737名,同分人数595人,超出一段分数线157分(一段488分),已经超出了浙江省94%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浙江高考一段为综合类488分。浙江省645分已经达到一段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浙江高考645分排名

综合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0310-10834名,同分人数525人,超出一段分数线148分(一段497分),已经超出了浙江省96%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1年浙江高考645分排名

综合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8991-9436名,同分人数446人,超出一段分数线150分(一段495分),已经超出了浙江省96%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浙江高考645分能上的大学

1、综合类

2024年浙江综合类64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温州医科大学(最低636分)。

省外: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最低641分),深圳大学(最低641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最低635分),北京科技大学(最低644分),中国海洋大学(最低645分)。

附:浙江高考645分院校推荐

北京科技大学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在浙江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644分(1段)。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融合创新研究院、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顺德研究生院等组成。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5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2019年,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99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64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957人,其中专任教师2067人(含自主招收博士后),在站博士后386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双聘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双聘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8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