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高考文科590分左右(588分、589分、590分、591分、59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河南文科考生59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根据河南省考试院发布的2023年河南高考分数线得知,河南文科:本一547分。河南文科59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河南高考590分(文科)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4年河南文科59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郑州大学(中外合作)(最低590分)、河南大学(最低590分)、河南大学(最低590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最低571分)、河南师范大学(最低566分)。
省外:宁波大学(最低592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最低591分)、扬州大学(最低590分)、河北大学(最低589分)、南京中医药大学(最低588分)。
二:河南文科59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55所)
根据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系统提供的数据:2023年河南文科考生高考成绩为590分,位次区间为:6469~6734名;同分人数:266人,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4河南文科590分左右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郑州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590 | 6734 | 本一 |
2 | 河南大学 | 公办 | 590 | 6734 | 本一 |
3 | 河南大学 | 公办 | 590 | 6734 | 本一 |
4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公办 | 571 | 12758 | 本一 |
5 | 河南师范大学 | 公办 | 566 | 14694 | 本一 |
河南文科590分可上院校(155所)完整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2024河南文科590分左右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浙江师范大学 | 公办 | 592 | 6256 | 本一 |
2 | 宁波大学 | 公办 | 592 | 6256 | 本一 |
3 | 东北师范大学(较高收费) | 公办 | 591 | 6468 | 本一 |
4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公办 | 591 | 6468 | 本一 |
5 | 西南交通大学 | 公办 | 590 | 6734 | 本一 |
6 | 扬州大学 | 公办 | 590 | 6734 | 本一 |
7 | 北京工商大学 | 公办 | 589 | 6955 | 本一 |
8 | 河北大学 | 公办 | 589 | 6955 | 本一 |
9 | 上海政法学院 | 公办 | 588 | 7217 | 本一 |
10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588 | 7217 | 本一 |
河南文科590分可上院校(155所)完整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2024年河南高考文科59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河南录取线都在590分左右,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河南文科59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河南师范大学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位于豫北名城新乡市,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国家“111计划”实施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三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扬州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于2017年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之初,学校即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制订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