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榆林学院最容易考上的是山东省(普通类一段)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450分(分差6分);最难考上的是甘肃省(本科批C段物理类)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469分(分差99分)。
一、2025年榆林学院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
2025年高考要考上榆林学院:
1、陕西(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29分、历史类456分能上。
2、宁夏(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16分、历史类487分能上。
3、山东(一段)考生预测451分能上。
4、安徽(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92分、历史类489分能上。
5、湖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78分、历史类489分能上。
其它省份预测,详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二、2024年榆林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5参考)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榆林学院?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难还是更容易,以下为2024年榆林学院多少分可以被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可对比参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分差 |
---|---|---|---|---|
陕西(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办学(理科) | 440 | 372 | 68 |
国际创意学院项目(文科) | 456 | 397 | 59 | |
国际创意学院项目(理科) | 430 | 372 | 58 | |
艺术类(文科) | 472 | 397 | 75 | |
艺术类(理科) | 455 | 372 | 83 | |
江西(本科批) | 农林类(物理类) | 488 | 448 | 40 |
物理类 | 482 | 448 | 34 | |
历史类 | 514 | 463 | 51 | |
黑龙江(本科批) | 物理类 | 417 | 360 | 57 |
历史类 | 500 | 410 | 90 | |
河南(本科二批) | 其他单列(理科) | 443 | 396 | 47 |
文科 | 503 | 428 | 75 | |
理科 | 479 | 396 | 83 | |
较高收费(理科) | 450 | 396 | 54 | |
河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484 | 448 | 36 |
历史类 | 505 | 449 | 56 |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490 | 448 | 42 | |
甘肃(本科批C段) | 物理类 | 469 | 370 | 99 |
历史类 | 500 | 421 | 79 | |
四川(本科二批) | 理科 | 508 | 459 | 49 |
文科 | 516 | 457 | 59 | |
重庆(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488 | 427 | 61 |
物理类 | 498 | 427 | 71 | |
历史类 | 491 | 428 | 63 |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480 | 437 | 43 |
历史类 | 486 | 432 | 54 | |
宁夏(本科二批) | 文科 | 489 | 419 | 70 |
理科 | 416 | 371 | 45 | |
安徽(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495 | 465 | 30 |
历史类 | 491 | 462 | 29 | |
物理类 | 494 | 465 | 29 | |
湖南(本科批) | 历史类 | 482 | 438 | 44 |
物理类 | 455 | 422 | 33 | |
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物理类) | 442 | 422 | 20 | |
云南(本科二批及预科) | 理科 | 453 | 420 | 33 |
文科 | 521 | 480 | 41 | |
青海(本科一段) | 理科 | 352 | 343 | 9 |
文科 | 426 | 411 | 15 | |
山西(本科二批B段) | 文科 | 469 | 446 | 23 |
理科 | 441 | 418 | 23 | |
贵州(本科批) | 历史类 | 509 | 442 | 67 |
物理类 | 439 | 380 | 59 | |
广西(本科批) | 历史类 | 477 | 400 | 77 |
物理类 | 446 | 371 | 75 | |
新疆(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办学(理科) | 322 | 262 | 60 |
理科 | 354 | 262 | 92 | |
文科 | 392 | 304 | 88 | |
山东(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467 | 444 | 23 |
综合类 | 450 | 444 | 6 | |
专业录取分及位次排名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三、榆林学院简介
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在招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4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12人,专科生156人,硕士研究生453人,学历教育留学生26人,联合培养研究生531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78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9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140人,副高级职称424人,博士305人,专任教师队伍896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人,特支计划人才8人,三秦人才5人,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科学家4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2人,省级秦创原引用人才4人,陕西省高校杰出青年4人,省级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获得者8人,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10万余名,1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2023年7月,学校倡导并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陕甘宁蒙晋交界区12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一个联盟,实现“共商”“共享”“共建”“共创”“共进”,倾力打造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创新高地,聚力推动陕甘宁蒙晋交界区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