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菏泽学院最容易考上的是青海省(本科一段理科)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349分(分差6分);最难考上的是山东省(普通类二段)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416分(分差266分)。
一、2025年菏泽学院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
2025年高考要考上菏泽学院:
1、山东(一段)考生预测449分能上,山东(二段)考生预测416分能上。
2、四川(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07分、历史类507分能上。
3、湖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78分、历史类491分能上。
4、广东(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99分、历史类500分能上。
5、湖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48分能上。
其它省份预测,详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二、2024年菏泽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5参考)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菏泽学院?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难还是更容易,以下为2024年菏泽学院多少分可以被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可对比参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分差 |
---|---|---|---|---|
山东(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453 | 444 | 9 |
综合类 | 451 | 444 | 7 | |
山东(普通类二段) | 综合类 | 416 | 150 | 266 |
广东(本科批) | 物理类 | 497 | 442 | 55 |
历史类 | 498 | 428 | 70 |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类 | 449 | 422 | 27 |
江苏(本科批) | 物理类 | 490 | 462 | 28 |
历史类 | 526 | 478 | 48 | |
甘肃(本科批C段) | 物理类 | 460 | 370 | 90 |
历史类 | 502 | 421 | 81 | |
陕西(本科二批) | 文科 | 473 | 397 | 76 |
理科 | 442 | 372 | 70 | |
海南(本科批) | 综合类 | 573 | 483 | 90 |
贵州(本科批) | 历史类 | 492 | 442 | 50 |
物理类 | 434 | 380 | 54 | |
福建(本科批) | 物理类 | 502 | 449 | 53 |
历史类 | 472 | 431 | 41 | |
四川(本科二批) | 文科 | 505 | 457 | 48 |
理科 | 505 | 459 | 46 | |
宁夏(本科二批) | 文科 | 476 | 419 | 57 |
理科 | 402 | 371 | 31 | |
黑龙江(本科批) | 物理类 | 426 | 360 | 66 |
历史类 | 469 | 410 | 59 |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498 | 448 | 50 |
历史类 | 511 | 463 | 48 | |
广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418 | 371 | 47 |
历史类 | 455 | 400 | 55 |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类 | 496 | 465 | 31 |
历史类 | 513 | 462 | 51 |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480 | 437 | 43 |
历史类 | 490 | 432 | 58 | |
河南(本科二批) | 文科 | 505 | 428 | 77 |
理科 | 470 | 396 | 74 | |
云南(本科二批及预科) | 理科 | 460 | 420 | 40 |
文科 | 530 | 480 | 50 | |
新疆(本科二批) | 单列类(选考外语)(文科) | 291 | 304 | -13 |
单列类(选考外语)(理科) | 296 | 262 | 34 | |
河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501 | 448 | 53 |
历史类 | 532 | 449 | 83 | |
青海(本科一段) | 理科 | 349 | 343 | 6 |
辽宁(本科批) | 物理类 | 468 | 368 | 100 |
专业录取分及位次排名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三、菏泽学院简介
菏泽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1958年8月改建为菏泽师专;2002年1月,菏泽师专、教育学院等五校合并筹建菏泽学院;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菏泽学院为普通本科高校。历经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全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已向社会培养输送21万余名高素质人才。
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校地校企共建牡丹研究院、黄河研究院、药物研究院、高端化工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协同创新。选派优秀教师197人挂职企业科技副总,服务企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获批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168项,国家专利722项(发明专利14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优秀科研成果奖20项。学校入选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大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