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福建高考61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位次多少)

2023-11-24 09:40:38

福建高考615分难吗?在福建高考615分什么概念?615分在福建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福建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61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福建高考61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福建高考61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位次多少)

一:在福建高考61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615分在福建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福建高考615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888-919名,同分人数32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62分(本科批453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9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7609-7828名,同分人数220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84分(本科批431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93%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福建高考本科批为历史类453分、物理类431分。若是历史类考生,福建省61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若是物理类考生,福建省615分也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福建高考615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27-564名,同分人数38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47分(本科批468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043-5229名,同分人数187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87分(本科批428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96%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1年福建高考615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04-541名,同分人数38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48分(本科批467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823-6038名,同分人数216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92分(本科批423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95%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福建高考615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4年福建历史类61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厦门大学(最低614分),厦门大学(最低613分),厦门大学(最低614分),福建农林大学(最低611分),厦门大学(最低608分)。

省外:中国药科大学(最低608分),西南政法大学(最低612分),湖南师范大学(最低610分),河海大学(最低606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低609分)。

2、物理类

2024年福建物理类61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厦门大学(最低614分),厦门大学(最低614分),厦门大学(最低613分),福建农林大学(最低611分),厦门大学(最低608分)。

省外:西南政法大学(最低607分),湖南师范大学(最低608分),武汉理工大学(最低610分),中国海洋大学(最低612分),华东政法大学(最低612分)。

附:福建高考615分院校推荐

厦门大学

2023年厦门大学在福建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80分(本科)、物理类567分(本科)。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3个学院(直属系)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2年,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共6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3%。共有两院院士32人(含双聘18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9人、特岗学者2人、青年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8人、青年拔尖人才1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