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5陕西高考52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文科)

2025-03-09 10:20:32

2025年陕西高考历史类525分左右(523分、524分、525分、526分、52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陕西文科考生52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陕西高考52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文科)

参考陕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88分。陕西文科52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陕西高考52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陕西历史类52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

省内:西安财经大学(国家专项)(最低527分)、西北政法大学(国家专项)(最低523分)、延安大学(国家专项)(最低516分)、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最低515分)、西北大学(艺术类专业)(最低515分)。

省外:太原理工大学(最低527分)、西南石油大学(最低526分)、江西财经大学(最低525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最低523分)。

二:陕西历史类52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93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陕西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2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6172名到第6335名,共有164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陕西历史类52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西安财经大学(国家专项)公办5275919本一
2西北政法大学(国家专项)公办5236555本一
3延安大学(国家专项)公办5167743本一
4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公办5157892本一
5西北大学(艺术类专业)公办5157923本一

2、2025陕西历史类52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东北财经大学(国家专项)公办5275967本一
2太原理工大学公办5275920本一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专项)公办5266061本一
4北京电影学院公办5266156本一
5河南大学公办5266158本一
6西南石油大学公办5266088本一
7湖北大学公办5256231本一
8江西财经大学公办5256184本一
9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公办5236497本一
10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办5236584本一

以上“2025年陕西高考历史类52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陕西录取线都在525分左右(共有93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陕西历史类52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西北大学简介: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

学科齐全,特色鲜明。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哲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法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法与经济学科群建设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学校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成立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国际刑事司法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联盟等多个极具行业特色的学科发展联盟。

江西财经大学简介:

1.办学历史:江西财经大学前身为1923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政经济学院(简称江西财经学院),文革期间几经更名并遭停办,1978年复校,1980年成为财政部部属院校,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财政部主管转变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多数校友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甚至成为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毕业生中涌现出了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上海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等大批知名企业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刘家义,第二十届中央纪委委员、中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监察组组长陆俊华,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饶立新,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蔡自力,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第二十届中央纪委委员,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陈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蒋希伟,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部长王晓峰,第二十届中央委员、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菊生,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小平、罗小云,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海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李荣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胡焯,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董仚生,第二十届中央纪委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自治区监察委员会主任艾俊涛等优秀党政干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著名会计审计学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原党委书记秦荣生,著名会计学家、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马海涛,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樊启淼等知名学者。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