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670分左右(668分、669分、670分、671分、67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内蒙古理科考生67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内蒙古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内蒙古高考分数线,内蒙古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71分。内蒙古理科67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内蒙古高考67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内蒙古物理类67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哈尔滨工业大学(最低670分)、浙江大学医学院(最低669分)、北京理工大学(最低664分)、西安交通大学(最低663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低661分)。
二:内蒙古物理类67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4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内蒙古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7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88名到第305名,共有18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内蒙古物理类67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公办 | 670 | 305 | 本一A |
2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公办 | 669 | 325 | 本一A |
3 | 复旦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669 | 325 | 本一A |
4 | 中国人民大学 | 公办 | 669 | 325 | 本一A |
5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669 | 325 | 本一A |
6 | 中国人民大学 | 公办 | 669 | 325 | 本一A |
7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669 | 325 | 本一A |
8 | 北京理工大学 | 公办 | 664 | 416 | 本一A |
9 | 西安交通大学 | 公办 | 663 | 440 | 本一A |
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公办 | 661 | 481 | 本一A |
以上“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67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内蒙古录取线都在670分左右(共有14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内蒙古物理类67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住所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校区。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学校秉持“强精优特”学科建设理念,坚持扬工强理重交叉,形成了优势特色学科、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支撑学科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校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位于历史悠久、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浙江杭州。其前身是由1912年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国人最早自办的西式医学院校)和1945年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1999年,在浙江大学并校发展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融合百年学府气韵,汇集鸿儒大师所成。学院秉承“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院训,以“仁爱、求是、创新、卓越”为核心价值观,在百年岁月长河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育人传奇,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优势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绩卓著的一流医学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引领性贡献,新中国的经济学、法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诸多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立并走向全国。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校主持构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经济学学科建设共同体”、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等平台,开设了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截至2024年1月,学校同61个国家和地区的312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参与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