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5内蒙古高考675分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理科)

2025-02-23 14:34:21

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675分左右(673分、674分、675分、676分、67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内蒙古理科考生67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内蒙古高考675分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理科)

参考内蒙古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内蒙古高考分数线,内蒙古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71分。内蒙古理科67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内蒙古高考67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内蒙古物理类67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南京大学(最低676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最低670分)、浙江大学医学院(最低669分)、北京理工大学(最低664分)、西安交通大学(最低663分)。

二:内蒙古物理类67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2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内蒙古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7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08名到第219名,共有12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内蒙古物理类67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南京大学公办676207本一A
2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办670305本一A
3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办669325本一A
4复旦大学医学院公办669325本一A
5中国人民大学公办669325本一A
6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办669325本一A
7北京理工大学公办664416本一A
8西安交通大学公办663440本一A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661481本一A
10上海交通大学(B)公办654703本一B

以上“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67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内蒙古录取线都在675分左右(共有12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内蒙古物理类67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南京大学简介: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近400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400余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35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本科专业10个: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医学门类6个,非医学门类3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拥有专任教师753人、专职科研人员206人,其中高级职称63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全院在校生1228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208人(含港澳台生32人,留学生13人),硕士研究生3776人(含港澳台生33人,留学生38人),普通本科生4301人(含港澳台生83人,留学生228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现有80个本科专业。动态优化调整后,拥有36个一级学科(其中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交叉10个学科门类。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突出特色、质量和贡献,明确“顶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优势医工”学科建设方针,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学科带头人体系,推动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统筹推进,以科教协同平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深度融合。航空航天、信息、理科、文科、医工交叉五大学科群建设成效显著,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引领优势,高峰学科占博士点比例超30%,形成了空天信优势突出、理工文医深度交叉、新方向持续引领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国防科技主干学科稳居国内一流水平。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