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贵州招生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6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首都医科大学。
一、贵州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贵州省招生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贵州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贵州招生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首都医科大学(566分)、北京体育大学(534分)、昆明医科大学(465分)、福建中医药大学(458分)、山东中医药大学(45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首都医科大学 | 康复物理治疗 | 本一批 | 566 |
2 | 北京体育大学 | 康复物理治疗 | 本一批 | 534 |
3 | 昆明医科大学 | 康复物理治疗 | 本二批 | 465 |
4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康复物理治疗 | 本二批 | 458 |
5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康复物理治疗 | 本二批 | 455 |
6 | 上海健康医学院 | 康复物理治疗 | 本二批 | 416 |
二、在贵州招生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的大学简介
1、昆明医科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1956年独立建院,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90年来,培养的10万余名全日制和10万余名非全日制高级医药卫生人才扎根边疆,服务基层,为云南卫生健康事业、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与3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9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交流合作关系。发起成立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成为推动国家和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与泰国玛希隆大学合作举办护理本科项目合作办学。留学生生源国达30个,是云南省“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招收国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学校,已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和印度、尼泊尔、泰国等国家医学委员会认证,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学生来华学习医学的主要目标院校。
2、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有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学科入选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5个学科入选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2个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闽澳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科协优秀科普教育基地,14个省级各类实验室、基地及中心。我校先后有826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近34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0余项,实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突破。
3、上海健康医学院
学校地处浦东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学校秉承73年办学历史,坚持“健康促进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摇篮”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的黄埔军校”的历史传承,践行“实践+人文”DNA双螺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突出全科医学特色的早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有温度、多维度’能力培养体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创设“中国系列”之“人民健康”课程体系,推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学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人类健康促进者。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持续位居全市高校前列,专业对口率高、稳定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拥有上海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首家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上海市智能医疗器械与主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等重点省部级平台。获批国内首个面向“一带一路”巴尔干半岛的“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中国长三角—巴尔干半岛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协同创新中心,并在北马其顿等国家实体化落地海外分中心。学校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的汇聚平台,负责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科研项目。学校教师累计签约纵横向科研经费15975.57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371篇,授权专利509项,省部级科研奖项5项,获正国级和省部级等领导批示和部门采纳决策咨询报告36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