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药事管理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贵州招生药事管理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6所。在本省,只有贵州医科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药事管理专业;而在省外,有5所高校面向贵州省招生药事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贵州药事管理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贵州省招生药事管理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贵州药事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贵州招生药事管理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贵州医科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贵州医科大学 | 药事管理 | 本二批 | 424 |
2、贵州药事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贵州招生药事管理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中医药大学(518分)、沈阳药科大学(473分)、湖北中医药大学(455分)、长春中医药大学(430分)、东南大学成贤学院(40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药事管理 | 本一批 | 518 |
2 | 沈阳药科大学 | 药事管理 | 本一批 | 473 |
3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药事管理 | 本二批 | 455 |
4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药事管理 | 本二批 | 430 |
5 |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 药事管理 | 本二批 | 404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贵州省招生药事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贵州招生药事管理专业的大学简介
1、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是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在他的带领下,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
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65年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划离另行组建“贵阳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是苏州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对口支援高校。
2、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是神农故里,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经验丰富,形成了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格局,现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和35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拥有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拥有4个省重点学科(群),14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有5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8个省级重点专科。肝病科、肾病科进入国家区域诊疗中心行列;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 、18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65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数十项。
3、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39.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14万平方米,学校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0816人,专科生52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7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66人,国际学生49人。学校有博士生导师184人,硕士生导师766人。学校有院士(双聘)1人,国医大师4人,白求恩奖章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含“青年岐黄学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