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传播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传播学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22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一、安徽传播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传播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安徽传播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传播学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2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606分)、中国农业大学(583分)、中国传媒大学(594分)、华南师范大学(578分)、宁波大学(568分)、海南大学(567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549分)、天津中医药大学(536分)、浙江传媒学院(535分)、北京印刷学院(53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传播学 | 本一批 | 606 |
2 | 中国农业大学 | 传播学 | 本一批 | 601 |
3 | 中国传媒大学 | 传播学 | 本一批 | 594 |
4 | 中国农业大学 | 传播学 | 本一批 | 583 |
5 | 华南师范大学 | 传播学 | 本一批 | 578 |
6 | 宁波大学 | 传播学 | 本一批 | 568 |
7 | 海南大学 | 传播学 | 本一批 | 567 |
8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传播学 | 本一批 | 549 |
9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传播学 | 本一批 | 536 |
10 | 浙江传媒学院 | 传播学 | 本二批 | 535 | ... |
13 | 北京印刷学院 | 传播学 | 本一批 | 529 |
14 | 温州肯恩大学 | 传播学 | 本一批 | 516 |
15 | 北京服装学院 | 传播学 | 本二批 | 491 |
16 | 浙江传媒学院 | 传播学 | 本二批 | 490 |
17 | 辽宁工业大学 | 传播学 | 本二批 | 488 |
18 | 三明学院 | 传播学 | 本二批 | 475 |
19 | 四川传媒学院 | 传播学 | 本二批 | 468 |
20 |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 传播学 | 本二批 | 466 |
21 | 天津仁爱学院 | 传播学 | 本二批 | 458 |
22 | 上海建桥学院 | 传播学 | 本二批 | 448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传播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传播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20年获批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7年、2022年连续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序列,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拥有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60余个。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00余项。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园行业特色鲜明,是全市唯一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园,现有入驻企业53家。
2、浙江传媒学院
学校拥有杭州钱塘和桐乡乌镇两个校区,占地1355.14亩。设有18个二级学院(部),本科在校生13300余人,研究生近1000人,留学生400余人,教职员工1400余人,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和行业高端人才150余人。
学校涵盖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6个学科门类,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为省一流学科(A类),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共管理学为省一流学科(B类),建有新闻与传播硕士、戏剧与影视硕士、国际中文教育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学等1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等10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3、天津仁爱学院
天津仁爱学院前身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是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仁爱集团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2月,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天津仁爱学院。天津仁爱学院充分依托和发挥天津大学资源优势,创新办学机制,实行开放式办学、多样化培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同类院校前列。2013年7月,我校作为全国首批第一所独立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规范验收。2016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优秀奖。2022年1月,学校获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特色领域“区块链+教育”试点单位。2022年3月,学校党委入选天津市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培育单位。2023-2024年,学校位居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第5名。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紧紧围绕精准引才,师资培养,考核评价,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学校根据各学院不同学科发展情况制定“十四五”师资队伍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设置考核评价体系,构建重贡献的收入分配体系,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教师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已超过1000人,包含专任教师880人,辅导员89人,其中博士311人,正高级职称100人,副高级职称329人。专任教师数量,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科学合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