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5所。在本省,有6所高校开设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合肥工业大学;而在省外,有20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武汉大学。
一、安徽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安徽本省开设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合肥工业大学(614分)、安徽理工大学(532分)、滁州学院(474分)、铜陵学院(464分)、宿州学院(45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合肥工业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614 |
2 | 安徽理工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532 |
3 | 滁州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74 |
4 | 铜陵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64 |
5 | 宿州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59 |
6 | 池州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58 |
2、安徽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武汉大学(653分)、河海大学(607分)、中国矿业大学(604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96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566分)、成都理工大学(563分)、江苏海洋大学(533分)、河南理工大学(532分)、桂林理工大学(519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0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武汉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653 |
2 | 河海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607 |
3 | 中国矿业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604 |
4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599 |
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596 |
6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566 |
7 | 成都理工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563 |
8 | 江苏海洋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533 |
9 | 河南理工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532 |
10 | 桂林理工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519 |
11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一批 | 504 |
12 | 兰州交通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93 |
13 | 山东交通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85 |
14 | 河北工程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84 |
15 | 天津城建大学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84 |
16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80 |
17 | 河南工程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71 |
18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56 |
19 |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55 |
20 | 黑龙江工业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 | 45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简介
1、铜陵学院
铜陵学院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工科发展势头强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班专科班(1978年创办),1983年更名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1958年创办)和铜陵师范学校(1958年创办)并入该校,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53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省技术领军人才1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淮文化名家青年英才1人,省级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3人,翠湖领军人才5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8个,省级教学名师26人,省级教坛新秀42人,共有硕士生、博士生导师6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600余人。近五年,教师获安徽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9项。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全国唯一省属院校首批入选大气科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计算机科学、数学江苏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有物联网智能终端省级产业学院。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30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分别通过英国皇家学会和CLIP国际认证,5个专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3个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拥有1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设大气科学拔尖班、国科大联培班、社科大联培班、华为实验班、腾讯实验班、京东实验班、奇安信实验班、海康威视实验班等。31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获批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4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建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数字取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培育类)等4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中国科协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有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和5个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大气科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阅江学刊》入选全国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68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60种,中外电子图书195万余种,电子期刊169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230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3、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曲久辉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923人,博士生导师100余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高层次专家、人才40余人次;广西“八桂学者”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arold Kroto为名誉教授,一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