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77所。在本省,有9所高校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集美大学;而在省外,有70所高校面向福建省招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湖南大学。
一、福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福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福建本省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9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集美大学(549分)、华侨大学(545分)、福建理工大学(538分)、厦门理工学院(面向厦门)(507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46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集美大学(面向厦门)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551 |
2 | 集美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549 |
3 | 华侨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545 |
4 | 福建理工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538 |
5 | 厦门理工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524 |
6 | 厦门理工学院(面向厦门)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507 |
7 |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66 |
8 | 厦门工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42 |
9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37 |
2、福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福建招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7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湖南大学(628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627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24分)、东北大学(623分)、西南交通大学(621分)、苏州大学(620分)、哈尔滨工程大学(617分)、河海大学(610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598分)、宁波大学(59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湖南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628 |
2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627 |
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624 |
4 | 东北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623 |
5 | 西南交通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621 |
6 | 苏州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620 |
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617 |
8 | 河海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610 |
9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598 |
10 | 宁波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590 | ... |
61 | 南昌工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49 |
62 | 广东白云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48 |
63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44 |
64 | 南通理工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42 |
65 | 青岛滨海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40 |
66 | 天津仁爱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39 |
67 | 南宁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34 |
68 |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431 |
69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 本科批 | 431 |
70 | 山东英才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批 | 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福建省招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福建招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厦门工学院
厦门工学院坐落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厦门工学院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水平正稳步提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现设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6个本科生学院,还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等公共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38个,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多人,有教职工近千人。
2、河南理工大学
1909年,河南理工大学(简称“河南理工”;英文: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简称“HPU”)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在黄河之滨、太行之阳的焦作诞生,成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校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简称“焦作矿院”;英文:Jiaozuo Mining Institute,英文简称“JMI”)和焦作工学院(简称“焦工”;英文: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简称“JIT”)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
学校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应急学科特色鲜明,理学、经管、人文、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地球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1.5‰,材料科学、化学进入5‰;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2个学科入选河南省高校“双一流”创建工程;矿业工程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20强;建有5个省特色骨干学科群、2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建成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硕士学位推免权,并实施本硕、硕博连读人才培养,入选“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获批全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有12个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8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30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75项;获得120项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誉称“小城办大学的典范”。
3、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宁波市和浙江大学的“名城名校”合作办学模式,是学校的底色和特色,“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在这里融合共生、相得益彰,形成“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精神,支撑引领学校建设发展。2013至2019年,学校连续7年位居国内同类院校排行榜第1名;近3年排名稳定在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主榜全国第250余位。
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贯彻“立足宁波、依托浙大、放眼全球”发展思路,坚持“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卓越专业人才”重要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加紧加快建设一流创新性应用型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