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历史学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4所。在本省,只有安徽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历史学类专业;而在省外,有13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历史学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
一、安徽历史学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历史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历史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安徽招生历史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安徽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安徽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573 |
2、安徽历史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历史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3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师范大学(632分)、南开大学(623分)、四川大学(616分)、山东大学(607分)、兰州大学(589分)、陕西师范大学(588分)、中央民族大学(588分)、上海大学(583分)、西北大学(581分)、郑州大学(57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师范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632 |
2 | 南开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623 |
3 | 四川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616 |
4 | 山东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607 |
5 | 兰州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589 |
6 | 陕西师范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588 |
7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588 |
8 | 上海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583 |
9 | 西北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581 |
10 | 郑州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579 |
11 | 河南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562 |
12 | 江西师范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一批 | 548 |
13 | 西南民族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二批 | 527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历史学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历史学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现有磬苑、龙河、史河路和泗州路4个校区,另租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蜀山校区、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金寨路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9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91万余册;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32个学院,91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49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并列全国地方高校赛道第2位),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3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下课程数居全国高校第10位)、2个国家级和4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现有本科生31321人、博硕士研究生14199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22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9位。
2、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3、四川大学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