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药制药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0所。在本省,只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中药制药专业;而在省外,有9所高校面向广西省招生中药制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广西中药制药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中药制药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西中药制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广西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二批 | 401 |
2、广西中药制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西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9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中医药大学(560分)、湖北中医药大学(471分)、甘肃中医药大学(469分)、辽宁中医药大学(459分)、江西中医药大学(45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一批 | 560 |
2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二批 | 471 |
3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二批 | 469 |
4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二批 | 459 |
5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二批 | 456 |
6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二批 | 422 |
7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二批 | 420 |
8 |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二批 | 420 |
9 | 广州南方学院 | 中药制药 | 本二批 | 38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西省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西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的大学简介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位于美丽的“中国绿城”——广西首府南宁市,2021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合并转设而成,是全国第一所涉农类公办职业本科大学。
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建立了广西乡村振兴学院和八桂田园两大人才培育实训平台,承担国家级“耕耘者”、自治区及市级基层农技人员、农场主、高素质农民等各类培训,承担广西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教育等函授学历教育,形成了各层级人才培育、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应用指导、职业技能鉴定、农业职业教育智库建设五大核心版块的乡村振兴服务内容。多年来通过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等“三结合”方式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选派科技特派员等赋能农村产业发展。
2、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瑶琪,校长唐志书。
学校现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4家在京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近年来,学校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指导思想,探索校地合作共建新模式,支持附属医院在地方搭建高质量中医药区域服务平台。另有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30个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学校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4个。建设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6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及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46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二室一站49个。
3、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是神农故里,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校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有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重点研究室;牵头组建、运营管理湖北时珍实验室(第十个湖北省实验室);拥有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医肝肾研究及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针灸治未病国际合作基地、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他等36个省级以上平台。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建设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