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法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云南招生法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21所。在本省,有18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云南大学;而在省外,有229所高校面向云南省招生法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复旦大学。
一、云南法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云南省招生法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云南法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云南本省开设法学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8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云南大学(597分)、昆明理工大学(571分)、云南师范大学(563分)、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班)(532分)、云南财经大学(549分)、大理大学(537分)、西南林业大学(535分)、云南警官学院(531分)、昆明医科大学(529分)、玉溪师范学院(52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云南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597 |
2 | 昆明理工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571 |
3 | 云南师范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567 |
4 | 云南师范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563 |
5 | 云南民族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554 |
6 | 云南财经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549 |
7 | 大理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537 |
8 | 西南林业大学 | 法学 | 本二批 | 535 |
9 |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班) | 法学 | 本一批 | 532 |
10 | 云南警官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531 |
11 | 昆明医科大学 | 法学 | 本二批 | 529 |
12 | 玉溪师范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520 |
13 | 普洱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514 |
14 | 曲靖师范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512 |
15 |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88 |
16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65 |
17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65 |
18 | 昆明城市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61 |
2、云南法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云南招生法学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29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复旦大学(652分)、武汉大学(645分)、浙江大学(民族班)(644分)、中山大学(637分)、中国政法大学(635分)、华东师范大学(631分)、华东政法大学(624分)、华中科技大学(625分)、西南财经大学(623分)、吉林大学(62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复旦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652 |
2 | 武汉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645 |
3 | 浙江大学(民族班) | 法学 | 本一批 | 644 |
4 | 中山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637 |
5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635 |
6 | 华东师范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631 |
7 | 华东政法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628 |
8 | 华中科技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625 |
9 | 西南财经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624 |
10 | 华东政法大学 | 法学 | 本一批 | 624 | ... |
220 | 大连财经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65 |
221 | 黑龙江东方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64 |
222 | 西南民族大学(加试藏语文专业) | 法学 | 本一批 | 462 |
223 | 广州商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62 |
224 | 广州新华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56 |
225 | 广东培正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56 |
226 | 沈阳城市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 | 449 |
227 | 西北民族大学(加试藏语文专业) | 法学 | 本二批 | 436 |
228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加试藏语文专业) | 法学 | 本二批 | 436 |
229 | 青海民族大学(加试藏语文专业) | 法学 | 本二批 | 431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云南省招生法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云南招生法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云南财经大学
【办学历程】云南财经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云南省财政干部学校;1979年开办财贸大专班,招收大专生;1981年成立云南财贸学院,开始全日制本科教育;1998年合并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6年更名为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4年获得首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在云南省昆明市办学,设有龙泉路校区和安宁校区,共占地2133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经过70余年发展,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有机衔接,兼有留学生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等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云南省拟支持建设本科高校一流专业2个、云南省拟支持建设本科高校新兴专业2个,特色、品牌、重点专业17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一流本科课程2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精品课程30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区域经济合作国际人才培养基地1个;重点教学实验室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教学成果奖36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5本。
2、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确定了“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注重创新、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构建两个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人格培养方案)、完善两个体系(“四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五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建设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以实施。力求通过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并使其中30%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现有本科专业84个,其中2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试点专业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11个专业通过国家认证。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获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高校。学校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创新要素,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创新、有组织的转化、有组织的服务。“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603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6.2亿元;获各类科研奖励成果5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1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354篇,教育部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5项,宁夏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3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9项。学校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以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为途径,以服务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先后与自治区5个市、1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扶贫指导员、专家服务团、“三区”科技人才和岗位科学家,建立了“草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创新联盟。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相继推广应用了一批技术、装备,2020年以来,179项技术成果顺利转化,成果转化数量持续增长,转化收益3506.74万元。学校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校企创新联合体7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36个。
3、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是山东省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于山东半岛中部闻名遐迩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学校历史溯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潍县乐道院设立的乐道院医护学校和潍县美国长老会医院。1951年筹建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1958年改建为昌潍医学院。1987年更名为潍坊医学院。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学校致力于培养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人文情怀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了“重医德、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走出了以谢立信、于金明、王睿3位院士为杰出代表的16万余名优秀医学人才,打造了“沉得下、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品牌。学生连续三届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二等奖,获得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实践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麻醉学知识竞赛一等奖,山东省学科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多项国家及省级奖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