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安徽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2025-02-24 17:28:26

安徽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29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南理工大学。

安徽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安徽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安徽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9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南理工大学(641分)、大连理工大学(634分)、南京理工大学(625分)、中南大学(625分)、中国药科大学(606分)、武汉理工大学(601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599分)、中国矿业大学(598分)、西北大学(595分)、浙江工业大学(58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41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35
3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34
4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25
5中南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25
6中国药科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06
7武汉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01
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599
9中国矿业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598
10西北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595
...
2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529
21长江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519
22桂林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511
23重庆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93
24西北民族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76
25齐齐哈尔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61
26泰山学院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60
27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59
28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53
29新疆工程学院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48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345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与近百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有9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20余所国外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矿业工程教育能力中心”并成为该中心在华唯一旗舰高校。在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合作共建“中巴矿物资源英才中心”和“中厄矿业学院”。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获全国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积极主办承办“国际矿业科学技术大会”“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国际匹兹堡煤炭会议”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2、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励。

3、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其他国家院士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四青”人才75人次,“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7人(含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