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气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电气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6所。在本省,只有华南理工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电气类专业;而在省外,有16所高校面向广东省招生电气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一、广东电气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电气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东电气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广东招生电气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华南理工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3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南理工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636 |
2、广东电气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东招生电气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北电力大学(632分)、四川大学(626分)、北京交通大学(623分)、宁波诺丁汉大学(594分)、浙江工业大学(595分)、东北林业大学(589分)、贵州大学(587分)、燕山大学(575分)、东北农业大学(569分)、浙江理工大学(56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北电力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632 |
2 | 四川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626 |
3 | 北京交通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623 |
4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97 |
5 | 浙江工业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95 |
6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94 |
7 | 东北林业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89 |
8 | 贵州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87 |
9 | 燕山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75 |
10 | 东北农业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69 |
11 | 浙江理工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68 |
12 | 陕西科技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61 |
13 | 长江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53 |
14 | 湖南工业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47 |
15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523 |
16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电气类 | 本科批 | 494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东省招生电气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东招生电气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3年跻身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3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4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兴校强校之路,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与国内外100余家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建能源互联网学院、智慧能源联合研究院、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高效清洁智能发电联合研究院、智慧电站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多领域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推动高校之间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3、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和浙江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己任,着力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网络的战略布局。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9个。学校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40位;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1项。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排行榜第30位,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400强。近三年以第一单位/通讯单位等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论文5篇;近五年获中国专利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14位,专利转让数居中国高校第7位。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7项,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3项,“十三五”以来签订合同金额10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54项。2023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12.02亿元。学校与省内外60余个市、县(区)建立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关系,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66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