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安徽劳动关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2025-02-25 19:48:08

安徽劳动关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劳动关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3所。在本省,只有蚌埠工商学院1所高校开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而在省外,有2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劳动关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安徽劳动关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安徽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劳动关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劳动关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安徽招生劳动关系专业(文史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蚌埠工商学院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0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蚌埠工商学院劳动关系本二批460

2、安徽劳动关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劳动关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04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500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关系本一批604
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本二批500

二、在安徽招生劳动关系专业的大学简介

1、蚌埠工商学院

蚌埠工商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的本科院校。学校成立于2003年6月,前身为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是一所由安徽财经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学校2012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转设为蚌埠工商学院。

学校位于蚌埠市禹会区涂山风景区东侧,占地面积1000亩。已建成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00万元,建有语音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及金融投资、会计信息化、大学物理、会计手工、广告设计等各类专业实验室及跨专业实验室,购置用友、同花顺、福思特、商道、锐思数据、方宇VTS-M、致仪等实验实训软件,能充分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训要求;图书馆建筑面积2.2万m²,设有7个书刊借阅室以及密集书库、研讨室、报告厅等20多个服务单元,现有纸质及电子图书100余万册,藏书及数字资源数量充足、种类丰富,馆内环境优雅、设施一流,可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文献信息服务;建有高速网络系统、全覆盖的监控和广播系统等,各类设施完备、布局合理,可充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8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来华留学生600余人次,继续教育学历学生240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6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2000年以来,学校重点建设融通专业课程400余门,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经法管融通课程体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近10年,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10项。

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学校和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成立。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24年3月,获准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秉承“延安根、延河魂”共同精神源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学校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拥有全国工会学研究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等多个学术研究平台,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一带一路”与劳动关系研究所、发展战略研究所等8个校属研究机构和中国职工发展研究所等25个院(部)属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支研究能力突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团队,在工人阶级与工会理论、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劳动经济、职业安全卫生、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劳动关系和工会研究院以“资政、启民、崇劳、厚生”为使命,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通过编辑研究动态、撰写咨询报告、发布蓝皮书等形式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央和全总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劳动教育研究院聚焦研究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模式与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构建,通过创办《劳动教育评论》、编辑《劳动教育研究专报》、发布《中国劳动教育发展报告》、主办劳动教育高端研讨会和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等形式,在劳动教育决策制定、政策咨询、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智库作用。

相关推荐:

劳动关系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