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辽宁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3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沈阳工程学院;而在省外,有11所高校面向辽宁省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一、辽宁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辽宁省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辽宁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辽宁本省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沈阳工程学院(473分)、辽宁科技大学(45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沈阳工程学院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473 |
2 | 辽宁科技大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455 |
2、辽宁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辽宁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北电力大学(北京)(632分)、北京科技大学(626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614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612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4分)、福州大学(595分)、东北电力大学(587分)、北方工业大学(582分)、长沙理工大学(574分)、昆明理工大学(55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32 |
2 | 北京科技大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26 |
3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14 |
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12 |
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04 |
6 | 福州大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95 |
7 | 东北电力大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87 |
8 | 北方工业大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82 |
9 | 长沙理工大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74 |
10 | 昆明理工大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56 |
11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45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辽宁省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辽宁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沈阳工程学院
沈水之阳,水秀山清。巍巍学府,明德致知。沈阳工程学院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省属本科高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辽宁省能源电力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连续八年位列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名列前茅。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砥砺前行。1953年,300余名首批学生参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的“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506”工程。1976年,600余名师生参加清河电厂211工程。学校是中国第一台200兆瓦和600兆瓦火电机组仿真机诞生地。
2、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今,共申请专利15501项,授权专利10057项;有2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85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得2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高熵合金组织调控与强韧化机理”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成果,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基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地下工程安全精准爆破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聚力打造战略科研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煤电、核电等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建有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44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十五”以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43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430余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