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护理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四川招生护理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36所。在本省,有14所高校开设了护理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四川大学;而在省外,有127所高校面向四川省招生护理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海军军医大学。
一、四川护理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四川省招生护理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四川护理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四川本省开设护理学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四川大学(护理学)(598分)、成都中医药大学(535分)、成都大学(525分)、西南医科大学(应用本科)(503分)、川北医学院(506分)、成都医学院(504分)、宜宾学院(498分)、攀枝花学院(493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468分)、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46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四川大学(护理学) | 护理学 | 本一批 | 606 |
2 | 四川大学(护理学) | 护理学 | 本一批 | 598 |
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护理学 | 本一批 | 535 |
4 | 成都大学 | 护理学 | 本二批 | 525 |
5 | 西南医科大学 | 护理学 | 本二批 | 511 |
6 | 川北医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506 |
7 | 成都医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504 |
8 | 西南医科大学(应用本科) | 护理学 | 本二批 | 503 |
9 | 宜宾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98 |
10 | 攀枝花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93 |
11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68 |
12 |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67 |
13 | 成都文理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66 |
14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45 |
2、四川护理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四川招生护理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2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海军军医大学(636分)、天津医科大学(620分)、中山大学(民族班)(619分)、南京医科大学(618分)、吉林大学(护林)(603分)、武汉大学(护理)(596分)、北京协和医学院(594分)、兰州大学(护理学)(590分)、西安交通大学(护理学)(585分)、广州中医药大学(58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海军军医大学 | 护理学 | 本一批 | 636 |
2 | 天津医科大学 | 护理学 | 本一批 | 621 |
3 | 天津医科大学 | 护理学 | 本一批 | 620 |
4 | 中山大学(民族班) | 护理学 | 本一批 | 619 |
5 | 南京医科大学 | 护理学 | 本一批 | 618 |
6 | 吉林大学(护林) | 护理学 | 本一批 | 603 |
7 | 武汉大学(护理) | 护理学 | 本一批 | 596 |
8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护理学 | 本一批 | 594 |
9 | 兰州大学(护理学) | 护理学 | 本一批 | 590 |
10 | 西安交通大学(护理学) | 护理学 | 本一批 | 585 | ... |
118 |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35 |
119 | 山东英才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35 |
120 |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34 |
121 | 青岛黄海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34 |
122 | 天津天狮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33 |
123 | 上海杉达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33 |
124 | 山东现代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33 |
125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 护理 | 本二批 | 433 |
126 |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 护理 | 本二批 | 433 |
127 | 三亚学院 | 护理学 | 本二批 | 433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四川省招生护理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四川招生护理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是经教育部(教发函〔2006〕81号)批准,将西南财经大学的涪江校区进行整体置换,并完整继承了原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全部师资和管理队伍、办学理念、图书资料、教学设备、校园建筑及生活设施等而设立的独立学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办学特色独立学院”、“亚太区最具发展潜力品牌院校”、“中国设计教育成果奖”、“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学校”、“十大民办独立学院”、“亚太十大教育创新示范基地”、“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本科院校”、“中国服务外包教育机构最佳实践十强”、腾讯教育“2020年度综合实力独立学院”、四川省川西北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7年2月,学校通过了ISO9001:2008认证审核,成为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等院校。在中国校友会最新排名中,学校位列中国独立学院第15名,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第2名。
学校与美国的密苏里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的考文垂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德蒙福德大学、奇切斯特大学、西英格兰大学、朴茨茅斯大学;澳大利亚的迪肯大学、维多利亚大学、西悉尼大学等美国、欧洲、澳洲的著名学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本科毕业生可直接攻读国外名校研究生,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攻读国外大学本科等。学校建立的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国际交流项目中心被评为国内首个A级中心,独立设计开发的“3+1、2+2、1+1”课程体系得到近60所海外院校的认可。学校还参加了由全国12所大学组成的未来大学联盟,开展了学生交流与学分互认活动。
2、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18人,其中正高级807人,副高级1726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44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及青年拔尖人才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
3、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和常州校区(筹),校本部有教职工2000多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7人(含工作站),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其中,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四期)6个。在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整体实力稳中有进;13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设有19个学院(含一个独立设置二级学院),拥有25个本科专业,3 个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方向,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在校学生总数近2万人。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近八成,建有一大批国家级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一等奖1项)。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建有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肿瘤个体化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3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和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建有省内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江苏省健康研究院。学校积极面向生命健康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组建了基础科学中心、创新研究群体等重大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各类重大、重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近百项;代表性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获得了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与各级政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一流学科、一流附属医院和一流办学条件,凝心聚力、统筹施策、开拓创新、改革攻坚,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
(2024年6月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