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意大利语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意大利语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5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浙江外国语学院。
一、福建意大利语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意大利语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福建意大利语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福建招生意大利语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外合作)(478分)、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458分)、重庆外语外事学院(457分)、河北外国语学院(453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45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外合作) | 意大利语 | 本科批 | 478 |
2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 意大利语 | 本科批 | 458 |
3 |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 意大利语 | 本科批 | 457 |
4 | 河北外国语学院 | 意大利语 | 本科批 | 453 |
5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意大利语 | 本科批 | 453 |
二、在福建招生意大利语专业的大学简介
1、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外国语学院(简称“浙外”,英文为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ZISU)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基础,以区域国别学学科为引领,多学科支撑发展的公立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校训为“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学校是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签署教育交流协议。常年开设教育交流项目160余个,包括10个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10余个境外实习项目、20余个双学位或本升硕项目和80余个校际交流交换项目。2023年,共有237人次学生参加出国(境)交流项目,接收各类学历和非学历国际学生100余人。学校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建有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此外,在国际青年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举办论坛对话、主题交流、文化展演、文化体验等活动,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外国语学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始建于1998年,原为“石家庄联合科技专修学院”,2001年4月,开展河北省学历文凭试点教育。2003年1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2011年筹建本科,2012年3月,由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更名为“河北外国语学院”。2015年5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12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院校。2021年1月,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
英语、日语、德语、法语、泰语、俄语、越南语、朝鲜语、缅甸语、荷兰语、芬兰语、波兰语、冰岛语、瑞典语、隆迪语、斐济语、印地语、捷克语、老挝语、希腊语、祖鲁语、豪萨语、波斯语、马来语、黑山语、蒙古语、丹麦语、挪威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乌克兰语、柬埔寨语、菲律宾语、僧伽罗语、尼泊尔语、匈牙利语、乌尔都语、茨瓦纳语、卢旺达语、约鲁巴语、索马里语、立陶宛语、土库曼语、普什图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斯洛伐克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白俄罗斯语、乌兹别克语、泰米尔语、哈萨克语、孟加拉语、拉脱维亚语、塔吉克语、斯洛文尼亚语、阿塞拜疆语、吉尔吉斯语、阿姆哈拉语、斯瓦希里语、亚美尼亚语、克罗地亚语、波斯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印度尼西亚语、塔玛齐格特语、马达加斯加语、林加拉语、伊博语、沃洛夫语、修纳语。
3、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江南水乡、鲁迅故里——浙江绍兴,始创于1981年,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被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模式,拥有一支高效精干、结构合理、发展后劲充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47%,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27%。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外籍教师近100名。学校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国境外研修计划”、设立“张巨昌教育奖”等,为教师发展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平台,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