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北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64所。在本省,有4所高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北理工大学;而在省外,有63所高校面向河北省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四川大学。
一、河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北省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河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河北本省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北理工大学(地方专项计划)(514分)、河北科技大学(515分)、衡水学院(47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市)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15 |
2 | 河北科技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15 |
3 | 华北理工大学(地方专项计划)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14 |
4 | 衡水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71 |
2、河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北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3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四川大学(成都市)(624分)、西南交通大学(606分)、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598分)、江南大学(无锡市)(597分)、太原理工大学(588分)、河北工业大学(地方专项计划)(584分)、海南大学(海口市)(579分)、天津工业大学(576分)、南京工业大学(574分)、延边大学(57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四川大学(成都市)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624 |
2 | 西南交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606 |
3 |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98 |
4 | 江南大学(无锡市)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97 |
5 | 太原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88 |
6 |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86 |
7 | 河北工业大学(地方专项计划)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84 |
8 | 海南大学(海口市)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79 |
9 | 天津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76 |
10 | 南京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574 | ... |
54 | 太原工业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88 |
55 | 衡阳师范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86 |
56 | 湖南城市学院(益阳市)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86 |
57 | 淮南师范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85 |
58 | 泰山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82 |
59 |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市)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81 |
60 | 贺州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79 |
61 | 泉州师范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76 |
62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64 |
63 | 烟台南山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批 | 46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北省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河北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华北理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医为主,文、理、经、管、法、艺、教等多科性协调发展,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等教育层次和类别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北省文明校园。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48240余人,其中本科生3595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980余人、专科生6000余人、留学生310余人。学校设有19个管理机构,30个教学机构,6个教辅机构和9个直属机构。2016年8月,学校占地4500亩、总建筑面积103.56万㎡的国内一流现代化智慧校园正式启用,建有一流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CAD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图书馆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拥有纸质藏书30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数据存储量达96.5TB。学校主办有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类等5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2种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学校拥有隶属附属医院和非隶属附属医院13家。
2、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13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8600余人,研究生2400余人。专任教师124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14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98人),博士生导师44人,硕士生导师768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6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地方性领军人才45人,享受国务院、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13人。
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78年,200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北京市管理。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坚持创新驱动,有组织科研量质齐升。主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一线开展应用型研究,投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行业学会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有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氢能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23年,省部级和国家级行业协会科研成果奖励同比增长25%,竞争性科研经费到账破亿、同比增长28%。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等近200项,在医药健康、城市能源安全运行、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领域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冬奥会、疫情防控、轨道交通建设、油气资源开发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