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药制药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甘肃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8所。在本省,只有甘肃中医药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中药制药专业;而在省外,有7所高校面向甘肃省招生中药制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甘肃中药制药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甘肃省招生中药制药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甘肃中药制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甘肃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甘肃中医药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科批 | 423 |
2、甘肃中药制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甘肃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7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中医药大学(522分)、河北中医药大学(426分)、山西中医药大学(425分)、湖北中医药大学(421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40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科批 | 522 |
2 | 河北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科批 | 426 |
3 | 山西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科批 | 425 |
4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科批 | 421 |
5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制药 | 本科批 | 405 |
6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 中药制药 | 本科批 | 375 |
7 | 山东现代学院 | 中药制药 | 本科批 | 351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甘肃省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甘肃招生中药制药专业的大学简介
1、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技术依托单位、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甘肃省牵头指导单位、甘肃省道地中药材标准制定工作牵头单位、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甘肃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敦煌医学研究及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类高校。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学军,校长赵继荣。
学校现有教职工1118人,其中专任教师926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6人,双聘院士4人,岐黄学者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15人,1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63人荣膺“甘肃省名中医”,11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16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3人获“甘肃省园丁奖”,38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3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1人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2、河北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初名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校址在河北省保定市,1957年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958年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1962年与天津中医学院合并,校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隶属河北省。1969年天津中医学院整建制迁至石家庄市,与河北医学院合并组建为河北新医大学。1983年恢复独立设置开始招生。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重新恢复河北中医学院设置,2023年6月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北中医药大学。建校60余年来,虽历经分合,但中医药本科教育持续开展,培养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吴以岭、张英泽,国医大师李士懋、李佃贵在内的数万名优秀人才。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学校开设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工程、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骨伤科学、药学、助产学、应用心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制药工程、卫生检验与检疫26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强化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注重中医经典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拥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4门。
3、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是神农故里,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丰富,涵盖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66年来,学校大力弘扬“求真求实 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 求实 发掘 创新”校训精神,培养出十万余名毕业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陈士林,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阶,李今庸、梅国强、凃晋文等国医大师,王伯祥、陈如泉、孙国杰、黄光英、姜惠中等全国名中医,王华、陈家旭、季光、方邦江、王平、魏玮等长江学者、岐黄学者,蒋开平、梅全喜、游洪涛、尹强等中医药行业专家、企业家等众多知名校友,以及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和相关行业先进工作者,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服务湖北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