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四川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2025-02-16 08:56:02

四川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四川招生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5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而在省外,有2所高校面向四川省招生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一、四川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四川省招生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四川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四川本省开设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理工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416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392分)、内江职业技术学院(373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科批416
2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科批392
3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科批373

2、四川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四川招生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文史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西藏职业技术学院(369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43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科批369
2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科批343

二、在四川招生专科批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的院校简介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由宜宾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34年,前身是宜宾初级农作科职业学校,2002年由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宜宾农业机械化学校(宜宾工业学校)和宜宾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拥有90年的办学实践和历史积淀。

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按照“宜宾职院为宜宾”“服务好宜宾就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定位,努力构建与区域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体系,现有大专招生专业46个,建成国、省级专业10个,酿酒技术专业群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立项四川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酿酒工程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建成国家级、省级课程53门,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立项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专业大类校内实验实训中心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07个;建立1+X技能鉴定站点38个,教育部前五批立项“1+X”证书制度试点总数67个;能开展32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53亿元。近三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文体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52项。学院是“四川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

2、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西藏农牧学校和西藏自治区综合中专学校基础上合并组建的西藏唯一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学院现有3个校区(西校区、北校区和经开区校区),总占地面积49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余元,图书(含电子图书)65万余册,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88个,与国有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2个,校企合作单位200余家。

学院设有7个二级学院和基础教育部、继续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 个教学单位,开设有32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类别,其中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自治区双高专业群3个,自治区突破建设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一流专业培育点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实训基地1个(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中心)。校企共建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产业(企业)学院、3个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班、11个订单培养班、3个“1+1+1”联合培养班。

3、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农林牧渔专业大类为主体的省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48年,1999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为现名。七十六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高职办学之路,为服务辽宁全面振兴特别是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坚守农业本色,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创建出立体式网络化服务“三农”新模式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