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物流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贵州招生物流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31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安顺学院;而在省外,有30所高校面向贵州省招生物流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长安大学。
一、贵州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贵州省招生物流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贵州物流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贵州招生物流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安顺学院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安顺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13 |
2 | 安顺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07 |
2、贵州物流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贵州招生物流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长安大学(560分)、福州大学(553分)、南京农业大学(520分)、昆明理工大学(496分)、陕西科技大学(485分)、上海海事大学(485分)、安徽工业大学(483分)、沈阳建筑大学(469分)、北京物资学院(457分)、太原科技大学(45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长安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一批 | 560 |
2 | 福州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一批 | 553 |
3 | 南京农业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一批 | 520 |
4 | 昆明理工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一批 | 496 |
5 | 陕西科技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一批 | 485 |
6 | 上海海事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一批 | 485 |
7 | 安徽工业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一批 | 483 |
8 | 沈阳建筑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一批 | 469 |
9 | 北京物资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57 |
10 | 太原科技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54 | ... |
21 | 沈阳工业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09 |
22 | 太原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07 |
23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06 |
24 | 喀什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04 |
25 | 新疆理工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04 |
26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02 |
27 | 营口理工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02 |
28 |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402 |
29 | 邯郸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380 |
30 |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 物流工程 | 本二批 | 37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贵州省招生物流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贵州招生物流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安顺学院
安顺学院是2006年升格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黔江师范学校,历经国立黔江中学、省立安顺师范学校、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学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近8万余名各类合格专业人才,毕业生大多工作在基础教育、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为我国西南地区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增列为贵州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层次: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 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
2、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9月1日,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学校先后隶属原高等教育部、原冶金工业部、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学校现已建成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正在全力推进嵩明新校区建设,总占地面积5418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昆明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学校已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33门、教材10部、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6个、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金奖3项、银奖14项、铜奖35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中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0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8项、铜奖28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717项。
3、淮阴工学院
淮阴工学院是江苏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周恩来总理家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的淮阴工业专科学校,2000年与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职工大学、淮海交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淮阴工学院,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66年来,学校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要求,秉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训,铸就了“明德尚学、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行业发展需要,弘扬校企合作优良传统,大力实施校城融合工程。“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5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省哲社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20余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00余件,实现专利转化3500余万元,学校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前50强。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等国家级平台5个,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省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省盐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省部级平台53个,实现了学科专业省级以上平台全覆盖。苏北发展研究院获批“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库100强,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校城融合“1111工程”成为全省产教科城融合特色品牌和典型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