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8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安徽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安徽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8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601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598分)、成都理工大学(572分)、西南石油大学(570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564分)、中国民航大学(561分)、西安石油大学(525分)、东北石油大学(521分)、长江大学(519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51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601 |
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98 |
3 | 成都理工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72 |
4 | 西南石油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70 |
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64 |
6 | 中国民航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61 |
7 | 西安石油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25 |
8 | 东北石油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21 |
9 | 长江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19 |
10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11 |
11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一批 | 506 |
12 | 浙江海洋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二批 | 489 |
13 | 宁波工程学院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二批 | 483 |
14 | 沈阳工业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二批 | 481 |
15 | 沈阳化工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二批 | 476 |
16 | 北部湾大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二批 | 468 |
17 | 吉林化工学院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二批 | 454 |
18 | 兰州城市学院 | 油气储运工程 | 本二批 | 452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是一所工、管、理、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行业性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学校与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航航空、厦门航空及亚洲航空、国泰航空、长荣航空等运输企业,与民航局空管局、首都机场集团、西部机场集团等运行单位,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中航工业、中电科、波音公司、空客公司等制造企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巴西航空理工学院、韩国交通大学、哈萨克斯坦民航学院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与中国航空学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意大利航空航天企业协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等组织,与华为、浪潮、联通等知名企业,与天津市、云南省、北京市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学校培养了大批兴业人才,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薪酬指数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2、浙江海洋大学
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纸质图书209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超过5.26亿元。设有11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A类1个、省一流学科B类6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环境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8个。拥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7356人;教职工1607人,其中专任教师12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3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46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202人。拥有双聘院士6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40余项,年到校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项,重要社会力量奖52项。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建有西轩渔业科技岛,拥有“浙海科1号”和“浙渔科2号”两艘科考船,其中“浙海科1号”进入国家海洋科学考察船序列。出版《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设有国家海洋出版社浙江分社。
3、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术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学校始建于1949年,1958年升格为沈阳机电学院,1985年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1998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2019年在“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全省冲击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始终与辽宁老工业基地血脉相依,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同向同行,是“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建设者、见证者。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454人,其中正高职304人、副高职48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9人。学校聘任校内外博士生导师232人、硕士生导师910人。师资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各类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43人。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