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辽宁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9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中科技大学。
一、辽宁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辽宁省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辽宁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辽宁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9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中科技大学(670分)、西北工业大学(657分)、厦门大学(656分)、山东大学(642分)、中南大学(641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628分)、北京科技大学(621分)、西南交通大学(616分)、南京理工大学(615分)、哈尔滨工程大学(61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中科技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70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57 |
3 | 厦门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56 |
4 | 山东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42 |
5 | 中南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41 |
6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28 |
7 | 北京科技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21 |
8 | 西南交通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16 |
9 | 南京理工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15 |
1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12 |
11 | 武汉理工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610 |
12 | 南京师范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599 |
13 | 中国矿业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595 |
14 | 燕山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591 |
15 | 广东工业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584 |
16 | 东北农业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575 |
17 | 江苏科技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572 |
1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529 |
19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46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辽宁省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辽宁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6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5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异地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校企科技合作平台等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04个。学校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3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37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5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018项,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中国专利奖5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6篇、Nature发表论文4篇。
2、南京师范大学
学校简介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各1个。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8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3、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345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学校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56人,其中受聘教授岗位491人、副教授岗位935人,博士生导师530名、硕士生导师1518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5个。学校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两院院士17名(含外聘),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高端人才12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