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助产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贵州招生助产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8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助产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贵州医科大学;而在省外,有16所高校面向贵州省招生助产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海南医科大学。
一、贵州助产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贵州省招生助产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贵州助产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贵州本省开设助产学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贵州医科大学(551分)、遵义医科大学(51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贵州医科大学 | 助产学 | 本一批 | 551 |
2 | 遵义医科大学 | 助产学 | 本二批 | 520 |
3 | 遵义医科大学 | 助产学 | 本二批 | 517 |
2、贵州助产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贵州招生助产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海南医学院(507分)、温州医科大学(489分)、长治医学院(476分)、山西医科大学(471分)、杭州医学院(464分)、沈阳医学院(463分)、湖北中医药大学(449分)、浙江中医药大学(446分)、哈尔滨医科大学(437分)、济宁医学院(43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海南医学院 | 助产学 | 本一批 | 507 |
2 | 温州医科大学 | 助产学 | 本一批 | 489 |
3 | 长治医学院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76 |
4 | 山西医科大学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71 |
5 | 杭州医学院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64 |
6 | 沈阳医学院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63 |
7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49 |
8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46 |
9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37 |
10 | 济宁医学院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35 |
11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28 |
12 | 台州学院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27 |
13 | 黄淮学院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14 |
14 | 河套学院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07 |
15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 助产学 | 本二批 | 405 |
16 |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 助产学 | 本二批 | 374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贵州省招生助产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贵州招生助产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遵义医科大学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和珠海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82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量362万余册。下设教学院系28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82所,其他类型实习教学基地70个。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教育,与遵义市、珠海市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贵州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珠海金湾医药产业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意大利维罗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30余所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2023年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资格,推进协同育人。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等国际合作组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2、沈阳医学院
历史沿革。沈阳医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49年创建的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78年更名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1年迁入新校区。
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学生15455人,其中本科生12477人、专科生1775人,全日制研究生750人,留学生453人。坚持“培养面向基层、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医学相关人才”的办学定位,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以第41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聂淑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克威、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王贵强等优秀校友为代表的八万余名应用型医学人才。
3、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是神农故里,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校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现有教职工16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1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22人。现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4人,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3人。拥有81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名师、湖北中医大师、湖北中医名师、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青年岐黄学者、省博士后卓越人才、省青年拔尖人才。拥有18位首届全国教育世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省楚天园丁、省道德模范、省医德先进个人、省十佳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2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7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0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