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筑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山西招生建筑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7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东南大学。
一、山西建筑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山西省招生建筑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山西建筑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山西招生建筑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东南大学(632分)、厦门大学(613分)、重庆大学(598分)、中南大学(597分)、北京交通大学(594分)、武汉理工大学(584分)、西南交通大学(569分)、中国矿业大学(564分)、郑州大学(554分)、南昌大学(55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东南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632 |
2 | 厦门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613 |
3 | 重庆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98 |
4 | 中南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97 |
5 | 北京交通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94 |
6 | 武汉理工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84 |
7 | 西南交通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69 |
8 | 中国矿业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64 |
9 | 郑州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54 |
10 | 南昌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51 |
11 | 成都理工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31 |
12 | 贵州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24 |
13 | 浙江财经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500 |
14 | 重庆交通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486 |
15 | 西南民族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一批 | 481 |
16 | 河南理工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二批 | 462 |
17 | 河南农业大学 | 建筑类 | 本科二批 | 458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山西省招生建筑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山西招生建筑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6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关系,聘请了20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等。此外,成立了湖北省唯一一家中法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18个高水平国际研究合作平台。学校先后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举办全球首次“世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导论坛”,圆满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柔道赛事,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理工类大学联盟,学校与法国洛林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被授予“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2、河南理工大学
1909年,河南理工大学(简称“河南理工”;英文: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简称“HPU”)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在黄河之滨、太行之阳的焦作诞生,成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校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简称“焦作矿院”;英文:Jiaozuo Mining Institute,英文简称“JMI”)和焦作工学院(简称“焦工”;英文: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简称“JIT”)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
学校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为国家安全生产、能源工业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新时代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49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61项,国家社科基金65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37.5亿元,2023年立项总额达6.71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7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SCI收录论文6934篇,“三报一刊”、CSSCI来源期刊及SSCI收录论文1035篇;授权发明专利2752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有效专利持有量2977项,位列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十强”高校第二位,居全国高校百强。建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人文社科基地等69个。深化校地、校企战略合作,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已成为国家煤炭工业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安全培训基地。
3、河南农业大学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河南农业大学走过120余年的办学历程,见证了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见证了河南近现代农业教育的历史。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1912年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与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成为农业农村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
学校大力实施“281”平台建设计划,建设有神农种业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2个河南省实验室,8个国家、国际科研平台,9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5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650余项。2020年以来,学校科研经费连续突破1.9亿、2.4亿、4.2亿元,产出世界上首张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首款地方鸡基因组液相芯片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