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智能建造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黑龙江招生智能建造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4所。在本省,只有哈尔滨学院1所高校开设了智能建造专业;而在省外,有23所高校面向黑龙江省招生智能建造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西南交通大学。
一、黑龙江智能建造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黑龙江省招生智能建造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黑龙江智能建造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黑龙江招生智能建造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哈尔滨学院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哈尔滨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二批 | 367 |
2、黑龙江智能建造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黑龙江招生智能建造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3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西南交通大学(559分)、北京工业大学(558分)、北京建筑大学(507分)、北方工业大学(501分)、青岛理工大学(475分)、长沙理工大学(443分)、华东交通大学(440分)、沈阳建筑大学(440分)、湖南科技大学(435分)、天津城建大学(40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西南交通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一批 | 559 |
2 | 北京工业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一批 | 558 |
3 | 北京建筑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一批 | 507 |
4 | 北方工业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科批 | 501 |
5 | 青岛理工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一批 | 475 |
6 | 长沙理工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一批 | 443 |
7 | 华东交通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一批 | 440 |
8 | 沈阳建筑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一批 | 440 |
9 | 湖南科技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一批 | 435 |
10 | 天津城建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二批 | 409 | ... |
14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智能建造 | 本二批 | 368 |
15 | 攀枝花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二批 | 334 |
16 | 江西科技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二批 | 330 |
17 | 青岛黄海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科批 | 330 |
18 | 青岛城市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二批 | 329 |
19 |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二批 | 311 |
20 | 宁夏理工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二批 | 309 |
21 |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科批 | 309 |
22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二批 | 307 |
23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 智能建造 | 本科批 | 298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黑龙江省招生智能建造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黑龙江招生智能建造专业的大学简介
1、哈尔滨学院
哈尔滨学院 哈尔滨学院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市的西部核心区
是哈尔滨市属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2、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覆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学校于2017年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顺利通过首轮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0个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数学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在校生25886人,其中,学历教育学生中全日制研究生10960人(博士生2509人、硕士生845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34人 ,普通本科生12937人 ,成人教育本科生1355人。在籍留学生325人(学历生280人、非学历生45人)。
3、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农学、医学、法学和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分别是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和郑州机器制造学校。中央粮食干部学校诞生于北京,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粮食类院校,1960年迁至郑州,相继更名为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郑州机器制造学校,相继更名为郑州机械专科学校、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机电部、机械部。1998年,两校转为河南省管理,2004年,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约共建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作为第二单位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2022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学科领域优先发展”规划高校。
建校至今,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扎根中原、立足行业、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弘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不断巩固和强化在粮油食品、磨料磨具与超硬材料领域形成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实现了办学规模、层次、内涵和质量的提升,先后为国家输送了2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粮食行业半数以上的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均出自我校,被誉为我国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