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青海招生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3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计量大学。
一、青海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青海省招生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青海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青海招生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计量大学(417分)、浙江药科职业大学(342分)、河南工程学院(33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计量大学 | 质量管理工程 | 本科一批 | 417 |
2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 药品质量管理 | 本科一批 | 342 |
3 | 河南工程学院 | 质量管理工程 | 本科一批 | 336 |
二、在青海招生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中国计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成为浙江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成功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8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24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7门;浙江省一流课程145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联合培养基地7个。
2、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是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置,由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全国第一所药科类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全国药监系统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全省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学校坚定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定位,坚守医药行业办学特色,坚持产教融合办学路径,秉承“厚德厚朴、励志远志”的校训精神,凝练“职教本色、医药底色、监管特色”“三色”专业发展特色,构建“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懂智造、接国际、能创新”的“三色·三药·三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大健康产业,打造以药学、中药学为核心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协同发展的应用型学科布局,构建以药学类、中药类、健康护理类、医疗器械类、食品类、化妆品类六大专业群,开设药学、护理等职业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14个,专升本专业17个。学校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6个职业本科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审核。建成27项国家级专业、课程和教材。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奖70余项。牵头申报增设4个职业本科专业被教育部列入职业本科专业目录,主持制定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标准8个,为国家、省域专业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浙药方案”。学校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97%,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
3、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地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河南省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荣获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等。学校入选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学校科研成效显著。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2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河南省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纺织新产品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绿色开采精细地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制造系统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动力集成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21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800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0余项,省级重点研发专项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三等奖15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1项,河南省发展研究奖6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