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福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2025-01-10 19:25:01

福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35所。在本省,有17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而在省外,有18所高校面向福建省招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福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福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福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福建本省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理工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1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414分)、福州职业技术学院(409分)、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08分)、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395分)、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92分)、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386分)、福州英华职业学院(372分)、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368分)、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341分)、漳州科技职业学院(331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14
2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09
3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08
4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95
5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92
6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86
7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72
8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68
9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41
10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31
11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17
12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15
13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292
14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286
15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275
16武夷山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240
17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226

2、福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福建招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18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深圳职业技术大学(463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448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43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420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417分)、江苏商贸职业学院(411分)、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410分)、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406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394分)、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38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63
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48
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43
4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20
5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17
6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11
7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10
8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406
9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94
10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89
11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89
12海口经济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88
1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79
14宿迁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78
15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70
16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67
17苏州百年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355
18绵阳飞行职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批256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福建省招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福建招生专科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院校简介

1、武夷山职业学院

武夷山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坐落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市的高教园区,园区内有学生近2万人。学校已建成占地500亩,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的花园式校园,现有28个专业,7个二级学院:茶旅学院、教育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打造七大重点专业(群):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茶学专业群;与建发集团武夷山悦华大酒店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餐旅专业群;与福建天宏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电子与信息专业群;与喜马拉雅合作打造播音与主持、直播电商专业群;与石狮市家政协会打造家政健康管理服务类专业群;与南平市各医疗机构共同建设康养服务类专业群;与南平市各地艺术团共同建设表演艺术专业群。 学校始终坚持“制度治校、文化强校、特色兴校、就业立校”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政府认可、社会满意、企业最爱、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围绕地方特色,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主体”联合育人,开创校企地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新局面。2021年,学校与中国茶业十大领军企业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共建武夷星茶产业学院,并通过了福建省教育厅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实施“一体两翼”新战略,注重学历与技能培训同发展,为当地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创新“教、学、做”合一的“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三证”(学历证、技能证、品德证)+“三动”(动脑、动口、动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评、以赛促改”,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工作。创新课外育人模式,以“营”地打造特色课外教育。用“感恩造福”打造文明校园,荣获南平市“文明校园”称号。2024年4月荣获“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中国十佳特色示范校”荣誉称号,我校理事长、校长邹琍琼荣获“中国民办教育终身成就奖”。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闽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闽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试点校,被福建省台联确定为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培训基地。2021年被福建省政协授予第二批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与台湾多所职业院校合作结为兄弟院校,并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就师资互派、教材共享等方面进行合作。开展研习班、夏令营及台湾青年人才实习实训等闽台交流活动,建校以来,接待各界台湾人士近两千人。由学校承办或协办的500多人次规模的两岸职业教育交流研讨会5次、朱子文化交流会3次。

2、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职教本色,坚持深圳特色,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秉持“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一等奖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实现了广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0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8门。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近两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奖牌4枚,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累计获奖牌29枚,其中金牌12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职业院校第一位。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00余名。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18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

3、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于2024年经教育部同意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其前身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于1994年创办、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98年至2000年浙江农业机械学校、金华贸易经济学校、金华农业学校、金华师范学校、义乌师范学校、金华卫生学校相继并入。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浙江省高职重点校,2019年6月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学校(A档)建设单位。

学校对接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专业结构,设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商学院、文旅学院、设计学院、武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基础学院,首批本科专业6个、专科招生专业58个,另有四年制高职试点专业2个、本科教学点专业1个、联合专升本办学专业4个,全日制在校生2.2万人。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人才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近年来,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6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2项,累计立项国家级规划教材121部;立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获得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获奖总数和人数全国领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