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南招生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1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郑州师范学院;而在省外,有9所高校面向河南省招生特殊教育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济南大学。
一、河南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南省招生特殊教育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河南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河南本省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郑州师范学院(533分)、郑州工程技术学院(51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郑州师范学院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34 |
2 | 郑州师范学院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33 |
3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12 |
2、河南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南招生特殊教育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9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济南大学(584分)、淮北师范大学(550分)、辽宁师范大学(549分)、长春大学(537分)、长春师范大学(53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济南大学 | 特殊教育 | 本一批 | 584 |
2 | 淮北师范大学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50 |
3 | 辽宁师范大学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49 |
4 | 长春大学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37 |
5 | 长春师范大学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36 |
6 |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34 |
7 | 四川文理学院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21 |
8 | 琼台师范学院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20 |
9 | 绥化学院 | 特殊教育 | 本二批 | 512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南省招生特殊教育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河南招生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简介
1、郑州师范学院
郑州师范学院坐落于黄河之滨,嵩山之麓的河南省省会郑州,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10年3月在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河南省立郑州师范学校,至今已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现占地面积1001亩,建筑面积58.78万余平方米,各类实验实训室24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2.83亿元;有附属中、小学6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4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89万余册、电子图书260.7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57个;建有云数据中心、可视化网络运维监控中心和万兆核心交换光纤主干校园网。
2、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建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5个(其中,高峰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3个、高水平培育学科1个),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一流培育建设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4个;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智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培育基地、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数据开放应用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62个。
3、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与地方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培育了一批融实习教学与就业实训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
相关推荐: